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金国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金国志

纪传体金史。四十卷。旧题淮西归正人宇文懋昭撰。作者生平不详,据书前所附《经进〈大金国志〉表》,当是金末从北方投奔南宋的官吏。然细审其内容及论宋、金之事略无忌讳而于元反尊为“大朝”、“大军”、“天使”等情状,又非南宋人所作。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恐已经后人窜乱,非复懋昭原本”。清末李慈铭以为书乃“宋元间人抄撮诸记载,间以野闻里说”而成(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五《大金国志》条引文)。近年来,又有人指出,此书卷十五海陵煬王之前各帝纪及“开国功臣传”和有关金朝典章仪制诸卷,当系原作,成于进书表奏上的“宋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前,卷十六以下帝纪与“文学翰苑传”则明显为元人杂抄他书续成(《大金国志校证·前言》)。
《大金国志》取金太祖至哀宗九主一百十七年事迹,裒集汇次,凡帝纪二十六卷,开国功臣传一卷,文学翰苑传二卷,杂录三卷,金朝典制风俗七卷,另附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一卷。其最有价值者,为卷十五之前诸帝纪及有关制度方面记载。海陵王以前诸帝纪,编写皆取纲目法,纲类文字顶格写,主要取自《中兴小纪》、《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宋十朝纲要》等书。目类文字低一格写,多为大段史文征引,有不少出自《金虏节要》和《松漠纪闻》。叙述眉目清晰。尤其是关于海陵王的记载,《金史》中依据金世宗时所修《实录》,极力贬斥,颇失于片面简略,此书则较为充实。关于金代制度风俗的记载,《金史》多详于世宗大定年以后,此书则皆为海陵王末年和大定初年之前的,恰可补《金史》之不足。如卷三十八《京府州军》,记大定以前建置沿革极为详明,“足以订史文之误”(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八四)。《开国功臣传》所记粘罕等十三人事迹,验之《三朝北盟会编》等书,也多信而有征。卷三十至卷三十二有关张邦昌、刘豫降金,立为楚、齐国,以及金灭北宋,掳其府库之藏并迁徽、钦二宗于北的资料,卷四十所附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燕云行程录》,虽然多可在《三朝北盟会编》、《大金吊伐录》等书中找到,但也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卷十六世宗皇帝至卷二十六义宗皇帝(即金哀宗)和文学翰苑传部分,从总体上看,问题较多。有混淆帝王庙号和谥号者。有引征史料随意歪曲者,如卷十七中把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二十所记南宋的“榷场之法”,改头换面为金朝的制度。在抄用其他史料时,因草率而造成年代错误,甚至张冠李戴者也比比皆是。
因此书成于元代官修《金史》之前,今存系统记载金史的著作又少,故仍不失为研究金代历史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现存的明抄本有罗振玉藏读书斋本、海丰吴氏藏五砚楼本、傅增湘藏天一阁抄本等,书前均有《经进〈大金国志〉表》、《金国初兴本末》、《金国世系图》三个附件。诸帝纪天头并有记事标目,当系据元刻本而来。通行刊本有清嘉庆二年(1797)扫叶山房本,但无前三种附件和天头标目,卷首另增一《金国九主年谱》。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崔文印《大金国志校证》,以扫叶山房本为底本,校以天一阁抄本及有关史书记载,并补入明抄本的三个附件,末附《女真传》、《金虏图经》、《金志》、《族帐部曲录》等有关资料,为目前此书最好的本子。

大金国志

书名。宇文懋昭撰。宇文懋昭、淮西归正人。字号生卒年不详。是书于宋端平元年(1234) 修成。元以后又经他人续纂。现全书40卷,有帝纪26卷,开国功臣1卷,文学翰苑2卷,张邦昌、刘豫二人录2卷,立楚国张邦昌册文,立齐国刘豫册文、检视宋国库藏、取去宋国印宝、宗族随二帝北迁1卷,天文、地理、燕京制度、汴京制度、陵庙制度、 仪卫1卷, 旗帜、 车繖、 服色、 千官品列1卷,杂色仪制、诰勅、除授、天会皇统科举1卷,皂隶、浮图、道教、科条、赦宥、屯田、田猎、兵制1卷,两国往来誓书1卷,京府州军1卷,初兴风土、男女冠服、婚姻、饮食1卷,许奉使行程录1卷。是书记载金朝典章仪制的诸卷和卷1至卷15的诸帝纪是原作。其中帝纪以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等写得最有声色,尤其是对海陵王,实事求是的写出了他迁都燕京的决策过程和详细记载了其朝典章仪制的内容。正可补《金史》对海陵王极尽贬低、对其朝事所记片面、简略的不足。另外书中的许多内容,如燕京制度、汴京制度中对两地沿革、形制,陵庙制度中对金朝的祭祀之礼,其它如旗帜、 车繖、 仪卫、 服色、 杂色仪制等门目中,都对金朝宫中的各种礼仪,有详略不一的介绍。而金国检测大宋库藏、金国取去大宋宝印、宗族随2帝北迁等门目中则开列宋库藏金、银、绢、宝,皇帝、皇后殿印和金朝掠二帝、皇后、太上皇后、各王及夫人、子女的清单,这些使是书不但为研究金代的宫廷制度和生活提供了参考,而且也为了解两宋之交的靖康北迁提供了具体资料。是书为具有重要价值的史籍,但16卷至26卷的续作部分却不加思索的抄录史书,以至产生许多史实、年代、文字诸多方面的错误,阅读时需要加以注意。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 《大金国志校证》 一书,对上述问题作了考证和校勘。此书是以扫叶山房本为底本,并参阅其它许多史书和前人对校成果的排印本。书前有《经进大金国志表》、《金国初兴本末》、《金世系之图》、《金国九主年谱》,书后附《女真传》、《金虏图经》、《金志》、《族帐部曲录》和本书重要题跋。

大金国志

书名。旧题南宋宇文懋昭撰,实出于宋元间人伪托。进书表署端平元年 (1234)。40卷。分纪年26卷,开国功臣传1卷,文学翰苑传2卷,录2卷,杂录册文1卷,天文、地理、杂载风俗制度7卷,行程录1卷。首卷另附图谱各1篇。有扫叶山房《四朝别史》、《国学基本丛书》等本。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院据扫叶本编有 《大金国志通检》。记金太祖至哀宗9主117年史事,与金史资料来源有所不同,多与他书相参证,间可补《金史》之缺。唯论述多有舛误。

大金国志

四十卷。旧本题南宋宇文懋昭撰。内纪二十六卷,开国功臣传一卷,文学翰苑传二卷,杂录三卷,杂载制度七卷,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一卷。前有进书表,末署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而金已即在是月十日,相距仅五日,岂遽能成书进献?”(《四库全书总目》)作者自称“淮西归正人”,但对宋事一切不讳。又开国功臣传仅寥寥数语,而文学翰苑传多至三十二人,“验其文,皆全录元好问《中州集》小传,而略加删削。考好问撰此书时,在金亡之后,原序甚明。懋昭更不应豫袭其文。凡此皆疑窦之极大者”。(《四库全书总目》)因此,当是作者伪托宇文懋昭之名,杂采诸书,排比而成。是书记载了金太祖至哀宗九帝170年事迹,所记制度、舆服、任免诏诰等多为他书所不载。书中所录宋元史籍,有的早已散佚,幸赖此书保存,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可与《金史》相参照,是研究金史的基本史料。有扫叶山房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排印本以及中华书局点校本。

大金国志

纪传体金代史。宋、元间人所辑。托名宋宇文懋昭撰。四十卷。所记金事,多利用实录等金代秘籍,故与《金史》颇有异同,然多出自宋人传闻,不可尽信。但亦有一些是取之于已失传的材料,为研究金史可作参考。

《大金国志》

记述金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据题为宋代宇文懋昭撰写。记载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至哀宗共117年史事。全书共40卷,其中纪26卷,开国功臣1卷,文学翰苑2卷,记述楚国张邦昌和齐国刘豫录各1卷,册文1卷,天文等7卷,许奉使行程录1卷。该书是研究金史的重要著作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