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山古西域山名。《史记·李将军列传》载: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匈奴列传》记此事时仅言“天山”。《汉书·武帝纪》承《匈奴列传》称“天山”。《索隐》引晋灼语: “在西域,近蒲类海” 。《正义》引《括地志》: “在伊吾县北百二十里”。《后汉书·明帝纪》、《窦固传》载,破呼衍王于“天山”,据李贤等注,在唐伊州北和西州交河县东北。据此,汉代天山即今天山东段,在新疆自治区东部伊吾县西至吐鲁番以北一带。此外,尚有祁连山、北山、折罗漫山、贪汗山、白山等异名。今天山横贯中国新疆自治区中部,西端伸入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公里。因随地异名,故有多种称谓。古代亦然。 016 天山横亘新疆中部,长约1700公里,西段宽达400公里,东段变狭,仅100公里。山体海拔在4000—6000米,汗腾格里山的高峰海拔多在5500米以上,主峰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山脉呈东西走向,将新疆隔成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即习惯上称的北疆和南疆,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天山由一系列平行山脉组成,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天山自西向东可分三段,西段较高,中段和东段较低。多山间盆地、谷地,有吐鲁番、焉耆、哈密、巴里坤、拜城、伊犁、尤尔都斯等盆地。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为中国大陆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54米。盆地和谷地多绿洲,农业发达。天山有许多山间垭口,著名的达坂城、七角井等,是南北疆交通要道。冰川发育,当地利用冰雪融水,建立坎儿井灌溉系统,发展农牧业生产,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等。森林以云杉为主,草场广阔,可按季节利用。畜种有马、牛、羊、骆驼等。矿产有煤、石油、铜、锌等。天山景色秀丽,有天池等风景名胜。 天山东西绵延2500公里,西段伸入苏联,东段横亘在中国新疆中部。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3000—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7435米)。山地永久积雪区面积约9500平方公里。山地内部多盆地和谷地。参见“历史地理”中的“天山”。 天山❶即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以南,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以南的当金山口。参阅《史记·匈奴列传》。 天山见“中国西部文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