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天花

房屋建筑内部顶上的部分,也叫作顶棚。宋代时称为平棊、平暗,清代时称为天花。天花用木板制,也有用纤维板、石膏板制的,过去也有用纸糊的。


天花tianhua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天花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历史上曾在世界各地流行,给人类带来过极大的灾难。18世纪,在欧洲就有1.5亿以上的人口死于天花。天花病毒是一种和牛痘病毒在大小和形状上相似的病毒。电镜下为长方形,直径为230~300毫微米,耐干热和低温。加热至55℃半小时即可破坏。天花的唯一传染源是天花病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尘埃传播,也可通过生活用品间接传播。一次患病后,可获终生免疫力。接种痘苗后的免疫力可持续4~5年。本病潜伏期6~16日。起病突然,有寒战,高热,呕吐及头、腰、四肢痛,并可出现惊厥、昏迷。起病1~3日后,分阶段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脓疱,并伴有类脓毒血症的症状,如高热、肝脾肿大、神志模糊或狂躁等。本病病势严重,死亡率高。预防天花最有效而又最简便的方法是接种牛痘。这一方法对控制和根除天花病的流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

天花

中国古代建筑中殿堂房屋内的木构顶棚。汉代称平机或承尘,宋时称平闇或平棊。明清以后依照制式分为海墁天花、井口天花和木顶格三种。海墁天花是先在梁架间搭木方格网,在木方格网下钉木板或糊纸,形成无突出构件的平顶棚,有的上绘彩色花纹。井口天花是在木方格网的方格心内镶木板,构成露出井口式木肋的顶棚,上绘彩画。木顶格是用若干块条状方格木网架贴在梁上,构成平顶棚的骨架,下面糊纸。海墁天花和井口天花只用于宫廷、寺庙,木顶格用于宫廷一般建筑和高级宅第。

浙江边氏祠堂檐廊天花

天花

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有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痛等症状。皮肤成批循序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瘢痕(俗称“麻子”)。病死率高。种痘可预防本病。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宣布“天花已在全球彻底消灭”


天花

病名。又称“痘疮”、“虏疮”。临床特点:初起发热,咳嗽,惊悸,嗜睡,继而全身起疱疹。整个病程分为发热、见点、起胀、灌浆、收靥和结痂六个阶段,脱痂之后多留瘢痕而形成麻脸。本病因感受时行痘毒所致,传染性极强。自宋元开始,不少医家使用天花病人的痘痂或痘浆,进行预防接种,后流传到国外,为预防免疫开辟了途径。我国解放后已彻底消灭了天花。

天花

湖南在东汉建武年间 (公元25年~57年)就发现天花。清末和民国时期尤为剧烈。民国元年至38年,有文字记载的天花流行就达10多次,波及79个县市,病死严重。如民国35年(1946),省内大部分县市流行天花,仅新田县就有患者4万余例(占全县人口的26%),患者半数死亡。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牛痘苗传入湖南,逐步在省内推广使用。据湖南省卫生处统计,民国23~38年 (1934~1949),全省每年接种牛痘苗者约30万人,但以城镇和学校儿童接种较多,农村接种较少,以致天花仍连年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生部门即开展预防和消灭天花的工作,一方面收治天花患者,一方面普种牛痘。1950~1952年,培训种痘人员2.3万人,每年春秋两季,免费对城乡全民挨户种痘,共接种3430万人次,使天花发病率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1950年发病2848例,死亡591例; 1951年发病3155例,死亡555例;1952年发病110例,死亡24例; 1953年发病3例;1954年无病例; 1955年5月在沅陵发生1例。此后天花在湖南省内完全绝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