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公家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公家教》taigong jiajiao中国古代蒙学伦理课本。撰者佚名。内容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记叙在封建社会下律己待人、安分守己的格言,有的是成语,有的是摘取几句儒家经书。此书唐时比较流行,后渐亡佚,到清末宣统年间始在敦煌发现唐人写本,罗振玉将其影印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唐中叶至北宋初年流传颇广。后因《三字经》、《百家姓》问世,中原地区采用渐少,而北方和东北少数民族地区采用,曾译成女真文及满文。此书用四言韵语,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为君,终日为主。教子之法,常令自慎。言不可失,行不可亏。他离莫越,他事莫知。他贫莫笑,他病莫欺。他财莫取,他色莫侵。他强莫触,他弱莫欺。他弓莫挽,他马莫骑。……” 《太公家教》Taigong jiajiao古代童蒙教材之一,属韵语读物中格言谚语类,是现存最早的同类蒙书,始见于敦煌遗籍。书中有“太公未遇,钓鱼渭水”句,后人取之以为书名。书中多用四言韵语,以训诫口气,讲述为人处世之道。文字通俗,语义浅近,夹杂了不少俗语、谚语,有些一直流传至今。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贪心害己,利口伤身。落网之鸟,恨不高飞;吞钓之鱼,恨不忍饥。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从唐至宋,它在社会上流传很广泛,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一种书,曾先后译成女真文和满文。金人曾编作剧本。 太公家教中国古代蒙学课本。用四言韵语杂述日常生活的道德要求。书中有“太公未遇,钓鱼渭水”句,后人即取以为书名。 太公家教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讨论《坟典》,简择诗书,依经傍史,约礼时宜,为书一卷,助幼童儿云云。则知宋王明清《玉照新志》三卷,传说是书为有唐村落间老校书的才能著之。此书特以浅陋鄙俚之故,各史志与宋人书目,均未著录。俗传是书为《太公家教》的课本,唯前辈方知太公《家教》。张溟 《云谷杂记》卷二,亦著此书,可见是书流传于唐代。巴黎所藏敦煌古卷,有《新集文词》、《九经钞》两轴,屡引是书。侪太公于老子、孔子之间。作者或误以此太公为姜太公。然此又可知是书之见重于时矣,敦煌本又有一别卷。卷首题《武王家教》,而卷末则署为《太公家教》。设为武王与太公问答语,似从此书变蜕而出者。按陶九成《辍耕录》卷二十五所载金人院本名目,有《太公家教》一种。疑为扮演别本的,盖原书由一人口中宣讲伦理,不易成篇;别本直以太公为姜太公,又加入武王,一问一答,为天然戏曲原料。然则金元以来,是书别本犹行于世,其原书之不传,盖在南宋时。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是书共四卷。一整本,三残本,兹校其异文,定著为一卷,入之子部儒家。有 《敦煌卷子》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