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平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平车宋代的载货车,载重量可达数十石(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太平车分二轮、四轮两种,由牛、骡或驴拖拽,车行速度较慢。盛行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天律等地区。据记载:太平车车厢如构栏而平,车板前伸出的两木长二、三尺,驾车人在中间,前面用骡或驴等畜力多头拉拽,车轮与车厢平、车板后部有两个木脚托。有的在车后系两头畜力,遇下坡时,使车后畜力拽车,以免车行过速。入夜在车上悬一铃𪡀,行即有车,便于相互避让。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上有三头牛或四头驴拉的车,结构和太平车相似,是一种轻便灵活运载量较小的太平车。 太平车民间舞蹈。又称老汉推车、小车会。广泛流行于辽宁省城乡各地。多在年节或迎神赛会上演出,是秧歌队伍中表演形式之一。从河北等地传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太平车中的小车,用竹篾或木条、秫秸扎制成独轮或双轮的车架,四周围以色布,在布上画两车轮,车顶四角竖竿撑蓬。表演时,一船有推车老汉、坐车小媳妇和拉车小伙三个角色。小媳妇为旦角扮相,立于车中 (用背带将车体套在腰间),模拟坐车状(装有假腿,盘放在腹前),手持扇子、手绢或怀抱小娃娃;推车老汉为老生扮相,拉车小伙为丑角扮相,组成三位一体的太平车造型。各地的太平车表现内容大同小异,多以“接新娘”、“回娘家”、“老汉推少妻”等情节为内容。建国后,有改编融进新内容的,如“送货下乡”、“喜送公粮”、“父女治山”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