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监官名。内官。由宦者充任。《元史·百官志三》:“阑遗监,秩正四品……定置太监1员,正四品……” 太监唐朝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后即作宦官之通称。明朝设宦官二十四衙门,各衙门长官为掌印太监。永乐 (1402~1424年) 以后,权力渐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刺民隐事等大权。其中司礼监秉笔太监掌批红之权,地位尤重。清朝设内务府,管辖各宦官。宦官品级自四品至八品不等,有总管太监、首领太监等名目,然权力远不及明朝。又,明清时期,太监又作为宦官之专称。 太监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殿中省为中御府,改监为中御大监、少监; 辽秘书、太府等监皆置太监及少监; 元因之。明代在宦官所领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中叶以后其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官民等大权。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隶属于内务府,以四品为限。 太监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和少监,后用作宦官的通称。明代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为侍奉皇帝及其家族之官。中期后太监有监军、出使、镇守及侦伺官民等权。清代削减其权,设总管太监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