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夷夏之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夷夏之防

先秦时形成的一种民族观。从夏朝开始,中原地区逐渐形成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华夏四周则是称为“四夷”的少数民族。西周时,华夏与四夷关系更为密切,相互争战,以致酿成犬夷侵入周王畿甸,迫使周平王东迁洛邑的事件。因此,到春秋时,华夏政治家齐大夫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孔子修《春秋》一个主导思想即是 “内其国而外诸夏, 内诸夏而外夷狄”,所谓“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即是。这种夷夏有别,各有所居,以防夷狄乱华的思想, 实际上是源于 “五服制”的政治思想。到春秋后期,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上述儒家思想, 主张以华夏为中心,兼容并包夷狄,“用夏变夷”。这一思想成为后世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思想家对四夷采取怀柔、羁縻政策的理论根据。到汉代,由于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的发展,“用夏变夷”、“四海一家”等民族思想盛行一时,如西汉刘安撰《淮南子》即其代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