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分类:【风俗文化】 句出 《九章?涉江》。这是屈原晚年放逐江南时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黑暗朝政的愤懑和对理想信念的坚贞。 “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隐士。“髡首”,即剃去头发。“桑扈”也是古代的隐士,即 《庄子?大宗师》中所说的“子桑户”。“裸行”即裸体而行。 他们为什么一个要剃去头发,一个要不穿衣服呢?原来,古时中原民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视头发为生命的组成部分,认为剃去头发与中原固有的不毁伤肤发的道德规范相去很远,表明已被正统文化所摒弃,是一种耻辱性的标志,因此,髡首成为一种严酷的刑罚。相传接舆最初披发假装疯癫,后来又自己将头发剃去,是以异常之举表示对统治者的不满。在“劳毋袒,暑毋褰裳”,劳动时不要袒胸露臂,炎热时不要撩起衣裳的时代,桑扈竟不穿衣服,裸体而处,也是用这种玩世不恭的行为表示对社会的不满。 屈原以古隐士在服饰形象上追求“另类”之举为例,证明“忠不必用,贤不必以”,抒发悲愤之情,进一步重申自己坚守正道,忠贞不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