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奏定学堂章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奏定学堂章程文件名。清末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文件。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定,光绪二十九年(1903)奏准颁行。因这一年为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内容包括《学务纲要》和大学堂(附通儒院)、高等学堂、中学堂、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蒙养院(附家庭教育法)、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附实业初习普通学堂及艺徒学堂)、译学馆、进士馆章程各一份,以及《各学堂管理通则》、《任用教员章程》、《各学堂奖励章程》等。分学制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含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三级;第二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五年)一级;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含高等学堂或大学预备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至四年)、通儒院(五年)三级。高级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系统与此并行。各级学堂均规定入学考试内容,在校学习内容及毕业考试内容。清亡后停止施行。分见各学堂章程条。 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之洞、张百熙、荣禄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拟订而成。1904年1月公布施行。包括 《学务纲要》、《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 等17个文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设置课程及相互衔接关系。小学设初等小学堂及高等小学堂,7岁入学,修业年限为9年; 中学堂5年; 大学堂3年; 通儒院5年,另设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该学制体现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各成体系,对以后的学制影响较大。一直施行到辛亥革命。 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张之洞、张百熙、荣禄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拟订而成。1904年1月公布施行。包括 《学务纲要》、《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等17个文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设置课程及相互衔接关系。小学设初等小学堂及高等小学堂,7岁入学,修业年限为9年; 中学堂5年; 大学堂3年;通儒院5年,另设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该学制体现了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各成体系,对以后的学制影响较大。一直施行到辛亥革命。 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清管学大臣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1904年1月13日颁布。因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亦称“癸卯学制”。共包括17个文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为宗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