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奏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奏议zouyi古代文体的一类,指臣下给君王的信和意见书。这种文体起自战国,称为“书”,如《苏代遗燕昭王书》。汉代将其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见《文心雕龙·章表》),实则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并不严格,后世统称“奏议”。此外,由于朝代的更迭,奏议还有许多名称,如疏、封事、启、札子等等。 奏议文体。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有表、奏、疏、议、上书、札子、封事、弹章、对策等类。 奏议古代文体名称。古代臣属对帝王进言议事的文书。有表、书、疏、封事等名称。其内容是对帝王的劝谏;或是对国家大事的建议,提出一些方针、政策;或是对某一大臣的弹劾;等等。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晁错的《论贵粟疏》。 奏议二卷。李颐撰。李颐,明代余干(今属江西余干县) 人,字惟贞,号及泉。隆庆戊辰(1568)进士,官中书舍人,博习典故,负才名。万历(1573—1620)初擢御史,忤张居正,出知河南府,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奉天,在镇十年,威望大著,进工部侍郎,管理河道,以劳卒,有《奏议》。此奏议皆其历官时所上奏疏。据《献征录》记载,《奏议》为十卷,但今存仅二卷。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