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子宫内膜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子宫内膜癌

子宫腔内被覆的粘膜,称子宫内膜,发生在子宫内膜的癌瘤,就是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老年妇女的疾病,大多数病例是50-60岁的妇女。近年来,对绝经前45岁前、40岁前的子宫内膜癌也开始引起注意。未生育者约占半数,恶性程度较低,发病缓慢,转移较晚,愈后也较好。在50年代以前,内膜癌与子宫颈癌的发病比例多在1∶10—1∶5,近30余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数有所下降而内膜癌相对上升,这一比例已发生显著变化,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数和宫颈癌日益接近,达到1∶3,1∶2以至1∶1,从而和宫颈癌、卵巢癌一起并列为最常见的三种妇科恶性肿瘤。在北京市的大医院,甚至内膜癌病人数超过了宫颈癌。由于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保健事业的发展,内膜癌这一老年妇女的癌病,相应增多。普查、普治和计划生育的结果,一些慢性宫颈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宫颈癌的发病必将更下降,因此随时间的推移,内膜癌在妇科癌瘤中,将占更重要的地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前后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未婚未育者。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为主要症状。诊断性刮宫可确诊。早期以手术及放射治疗为主,晚期采用放疗、激素等综合治疗。见“妇产科学”中“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又称“子宫体癌”。发生在子宫体的内膜部位。有弥漫型及局限型。较为突出的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排液。分段诊断性刮宫是有效的诊断手段。见“肿瘤学”中“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是绝经后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多在50~65岁,因癌长在子宫内膜上,所以主要的症状是绝经后子宫出血,出血有时量少,3~4天即停止,有时量多伴大血块,持续1个多月不净,且反复出血。少数病人无子宫出血,仅为水性或脓性阴道排液,或伴轻度下腹痛。发病确切病因尚不明,已知与雌激素过多及肥胖有关。早期癌子宫不大或稍大,晚期则癌组织穿透子宫转移到盆腔,形成肿块,或由淋巴道转移到肺及全身。通过分段诊断性刮宫,取刮出组织行病理检查可以诊断,也可检查阴道脱落细胞,但后者阳性率不大。临床上应与子宫颈癌、老年性阴道炎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病鉴别。早期子宫内膜癌可手术切除,痊愈率可达95%以上,晚期癌一般采用放射治疗,预后不佳。故绝经后如有子宫出血应及早到医院诊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