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子宫颈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子宫颈癌是妇女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癌瘤之一。发生于子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有菜花型及浸润型。在癌变前往往有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早期症状可有接触性出血。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及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是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见“肿瘤学”中“宫颈癌”。 子宫颈癌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梨形,子宫颈长约3厘米,与阴道连接,暴露于阴道内的宫颈可以癌变,较多见于多育或早育的中老年妇女。病情进展比较缓慢,约经数年方进入晚期,所以定期防癌检查早期发现可以及时治疗。发病早期子宫颈有浅表糜烂,白带增多有时混血,有臭味。进一步发展,子宫颈变硬,表面有菜花样增生,进而发生深溃疡如火山口状。病人常感腰骶部及下肢疼痛。侵犯其前方的膀胱时可出现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形成膀胱阴道瘘管;侵犯其后方的直肠则可出现大便增多、里急后重甚至形成直肠阴道瘘。此外可有贫血及消瘦等消耗性表现。根据癌肿的病变范围可分为四期:Ⅰ期时癌肿局限于子宫颈。Ⅱ期时病变扩散至子宫颈周围,未侵犯骨盆腔。Ⅲ期时病变扩散至骨盆腔。Ⅳ期病变侵及直肠或膀胱或骨盆腔以外范围。防治方面强调定期检查,对于癌前期病变,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可以激光或冷冻治疗。局限于宫颈的癌肿可以手术切除,晚期可试行放射治疗。绝经期妇女如白带增多尤其混血时应提高警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