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学前教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学前教育又称幼儿教育,指教养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教育。一般由幼儿园或幼儿学校、托儿所来实施。各国学前教育年龄划分不尽相同,我国规定幼儿园招收3—6周岁幼儿。近代学前教育最早开始于18世纪,1771年,法国人J·F·奥贝兰在孚日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我国最早的近代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创办于武昌的蒙养院,1922年,改称幼稚园。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幼儿身心正常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言语、思维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准备。在我国,幼儿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使幼儿活泼、健康地成长,同时,也负有对幼儿身心缺陷进行诊断、补偿和治疗的任务。学前教育一般按年龄分班,3—4岁为小班,4—5岁为中班,5—6岁为大班,教育活动大多通过游戏活动来体现。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等方面;在不同的班级,各项内容有具体规定。在小、中、大班,幼儿每周上课的节数分别为6—8节、10—11节、12节,每节课时间分别为10—15分钟、20—25分钟、25—35分钟。本世纪7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受到各国重视,发展非常迅速,入学年限在不断下调,有的从零岁就开始进行教育,入学人数也增长很快。 学前教育xueqian jiaoyu
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教育机构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对学龄前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实施机构为幼儿园,中国规定幼儿的人园年龄为3—6周岁。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早期正常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强调发展儿童的智力、体力与能力,注重与小学的衔接问题。中国《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对学前教育提出八方面内容: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澳门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智力、体力的整体发展,激发其潜能、兴趣及情感,养成儿童的卫生保健习惯,促进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儿童间的交往,树立团结友爱的群体意识。学前教育的对象一般为年龄3岁以上小学年龄的儿童。学前教育是配合家庭教育的一种补充教育,属自愿性质,其教育单位称为 “幼稚园”。政府对官立或私立的幼稚园分别给予一定的资助,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澳门现有幼稚园60余间,入园儿童2万余人,其中80%以上的幼稚园是私立幼稚园。澳门幼稚园也使用几种授课语言,其中绝大多数的幼稚园采用华语为授课语言。 学前教育教育机构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对学龄前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实施机构为幼儿园,中国规定幼儿的入园年龄为3—6周岁。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早期正常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强调发展儿童的智力、体力与能力,注重与小学的衔接问题。中国 《幼儿园教育纲要 (试行草案)》,对学前教育提出八方面内容: (1)生活卫生习惯; (2)体育活动; (3)思想品德; (4)语言; (5)常识; (6)计算; (7)音乐; (8)美术。并按儿童年龄分为大(5—6岁)、中 (4—5岁)、小 (3—4岁)班。学前教育的机构有幼儿园、幼儿学校、学前班保育园、托儿所等。幼儿园在管理上又可分为寄宿制、整日制、半日制等。 学前教育对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教育。苏联是世界上最早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1917年11月苏联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内设学前教育和儿童救助司,同年12月颁布《关于学前教育的公告》。20世纪以来,学前社会教育在各国都得到发展。1948年成立了“世界学前教育”组织。1981年在巴黎举行了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