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学校体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学校体育

学校教育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等措施。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教授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奠定良好的终身锻炼基础;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国家运动技术水平和民族身体素质有重大意义。


学校体育

中国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主办的刊物。1981年9月创刊,双月刊。

学校体育

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的基础,发展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省教委 (前身为省高教局、省教育厅) 的直接领导、管理和省体委的业务指导下,经过40多年的推进,全省各级学校逐步形成以 “两操、两课、两活动和进行业余训练” 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整套工作。通过深入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不断推进学校体育的规范化、制度化。50年代初期起,早操、课间操即在许多学校形成制度,60年代一些学校在课间操时增做眼保健操,80年代以来,一些学校在早操、课间操后开展踢毽、游戏、乒乓、跳绳等小活动。体育课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50年代初,有些学校每周体育课只一课时,1952年秋试行教育部的体育教学计划,逐步改为两课时。成都、重庆、自贡等城市组织教师自编教材进行体育课教学,1956年后逐步实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此后,教材几度增订变化,体育课教学一步步走向正规。每周两次的课外活动在50年代初期多是各校自己组织、也有自订体育锻炼标准开展活动的。1954年初,国家体委颁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全省大多数城市学校都推行,参加者一般占学生总数的85%以上。之后,更加切合实际的 《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代替 《劳卫制》。1975年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布,先是大学、中专施行,以后逐步扩展到中、小学,使以三大球、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为主的体育活动在学校中得到更广泛的开展。1995年,四川省达到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的青少年有2600多万人,施行面93.96%,达标率88.65%。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和业余训练的基础上,有些体育项目在一些学校成为开展重点,形成传统,现省传统项目学校发展到250所,其中86所被评为先进传统项目学校。省优秀运动队每年补充的新队员90%来自业余体校。全省中小学单项运动会每年举行,参加的学生超过10万之众。综合性的四川省中学生运动会已举行3届,大学生运动会举行2届,参加学生6000多人。

学校体育

清末,由于废科举、兴学堂,安徽开始创办学堂、学校体育随之出现。民国初期,学校开设“普通体操”、“兵士体操”课。1918年之后,学校先后开展田径、球类、体操活动,逐渐纳入体育教学,并开展各项竞赛活动。1945年,安徽学院开设体育科,为学校体育培养一批专职体育教师,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学校,非常重视体育,金寨县列宁小学、皖东北中学除上好体育之外,还结合实际,开展军事性的体育活动,如军事演习、爬山、游泳、投弹、武术等。
1949年之后,安徽学校体育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轨道。尽管“文革”期间受到破坏,一度停滞不前,但很快得到扭转。40多年来,全省学校体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是:体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体育经费逐年增加,场地器材日趋完善,学生身体素质有很大改善,运动技术迅速提高。
普通中小学校从50年代起推行了“两课一操”活动和“劳卫制”。60年代中期,全省部分中小学先后推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70年代实行“达标”,达标人数逐年增加。通过调查和体查表明,学生体质普遍增强。高等学校则按国家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大多数高等学校根据学生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分班上普通体育课、专项提高课、高年级选修课、保健课,并做到男、女分班,女生由女教师授课。
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较快。从1980年布局50所发展到每年平均56所。1989年统计,全省已有506所,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为66000多人,参加业余锻炼队训练的人数19000人左右。为各级业余体校输送540名学生,为省运动队输送291名运动员。
体育竞赛是推动体育发展的杠杆。全省大中小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每学年定期举办各类竞赛。从1982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省小学生“雏鹰起飞”田径通讯赛;春秋两季进行中长跑比赛;从1973年至1992年,举办了3届安徽省中学生运动会和4届大学生运动会,各单项也赛事频繁,有力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全国学校体育竞赛中,安徽先后有8所学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有5名学生5次破大学生全国纪录,7名学生破中学生全国纪录。
学校体育竞赛方面的运动会主要有:
安徽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 于1956年7月在合肥举行。这次大会是由省体委、教育厅、团省委联合举办。合肥、阜阳等7个地市300多名运动员参赛,比赛项目只有田径和体操两项。有6名选手打破省田径纪录。
安徽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 1988年9月,在铜陵市举行,有17个体育代表团3500多名运动员参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手球、游泳、举重、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柔道、武术、体操、技巧、射击、帆板。运动会上裴红权以386环的成绩超385环的女子汽手枪40发亚洲纪录。一人平一项全国少年纪录,7人9次破9项省纪录,10人次破10项省青少年纪录。
安徽省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 于1990年7月分别在滁州、合肥、芜湖、蚌埠等地市举行,有16个地市2712名运动员参赛,项目有田径、游泳、武术、体操、技巧、举重、摔跤、柔道、手球、射击、赛艇等。结果超一项世界青少年纪录,3队破一项省纪录,50人2队100次破54项省青少年纪录。
第一届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 1955年4月在合肥举行。有淮南煤专、安医、安师大、安农、行政学院男女学生300多名参赛,在田径比赛中有15项破省纪录。淮南煤专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第二届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 1958年4月在合肥举行。有安医、安农、安师、合师、合肥矿院男女200多名学生参赛,结果合肥矿院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 1960年7月在芜湖皖南大学举行。共26所院校696名学生参赛,比赛项目:田径。有9人次破6项省纪录。合肥矿院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第四届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 1977年10月在芜湖安师大体育场举行。主要项目是田径,有13所高等院校820名男女运动员参赛。安师大获学生组团体总分第一名、中国科大获教工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第五届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 1981年11月在合肥举行。主要项目是田径,有安大等29所高等院校635人参赛。有5个队21人34人次刷新11项省高校纪录。
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与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 1985年5月在合肥同时举行。全省46个代表队、20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这次运动会设田径篮球两个项目。有204人38队249人次打破64项省大学生和中学生纪录。

学校体育

❶2000年,新疆有4827所学校施行《全国体育锻炼标准》,占全区学校总数的73%。参加达标学生共2433358人,1987409名学生达标。1999年,有近600名运动员参加了自治区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较好成绩。
❷哈萨克文刊物。1985年创刊于伊宁市。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体委主办。是面向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体育类综合性季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