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学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90 学记《礼记》49篇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的一篇,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书中把教育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同政治的关系。关于学制的体系,以托古的方式拟出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即“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又设计了一个九年制的大学教育计划,如:每年招收学生入学,隔年考查,全程九年,分为“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等五个小阶段,并把全程概括为“小成”、“大成”两个时期。在学校管理方面,在开学时,要求最高统治者或主管教育的官员带领全体师生,祭先圣先师,以示敬道。然后,学生吟诵《小雅》中的三首诗,以示敬业。“入学鼓箧”以示敬学。学校里设“夏楚”二物用以惩罚违纪学生。并要求统治者“未卜禘不视学”,防止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在教学的原则、方法方面提出:❶教学相长。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即 “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正确结论。 《学记》xueji《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晚期,是先秦儒家学派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进行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和教学制度、原则、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严整的教育专著。《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认为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和形成社会道德风尚的作用。《学记》以国都设立的大学为模式,提出了教学内容和进程的设想。“比年入学,中期考核: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在这里,《学记》提出了整个教育过程的年限,明确了隔年考查的制度及考查内容,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业和道德修养两方面的考查,并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学记》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统治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教育,所以“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者所以学(教)为君也。”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人“为长”“为君”,这样教育与政治就统一起来了,其目的在于把教师当作整个封建思想体系的代表,通过尊师来重道。 《学记》《礼记》中的一篇。大约写于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晚期。据郭沫若考证,系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但有的学者持有异议。它是先秦儒家学派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比较严整的教育专著。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任务和作用,教育和教学制度、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及同学间的关系。是一篇十分珍贵的教育文献。《学记》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每个人都要学习受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自古以来,帝王要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必须办教育,“建国居民,教学为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化氏成俗”。《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即:“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并且提出大学教育分年编制教学计划和相当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并提出了各阶段的标准和要求:学生每年入学,每隔一年进行一次考查,第一年考查析句分段学习经典能力和志向;第三年考查能否专心学业,与人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是否学识广博,与教师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研讨学业本领和择友能力,达到标准要求,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查能否触类旁通,养成坚定意志,达到标准,就叫做“大成”。只有这样,才能有“化民成俗”、治国治民的本领。《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和“教学各半”,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相互促进。在总结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方法。 学记重要教育篇名。载《礼记》。约成于战国后期或末期。总结先秦官学,尤其是私学教育和教育经验,论述教育的目的、任务和作用,教育和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职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学记》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在于培养治国之才。强调教师要经常注意教育效果,随时总结经验教训,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而学生还须主观努力,做到“博习亲师”和“安其学而亲其师”。提出学校的组织形式,“古之教育,家有塾,党有庠,術(遂)有序,国有学”。还提出九年制大学教育的考查办法:“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藉此可培养出“足以化民易俗”的人才。 学记中国古代最早有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是《礼记》 中之一篇。约成于战国后期或末期。文中系统地介绍了商周以来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精辟地总结了商周以来的教育经验。强调贵族教育重在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大学之礼,虽召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认为天子教育的目的在于 “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三王四代唯其师”。“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要慎选明师,“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学记》 的思想和教学原则与方法,在汉代以后一直受宫廷教育实践的重视,唐宋以后的经筵日讲礼仪亦深受其影响。 《学记》Xueji《礼记》中的一篇,大约在我国战国晚期(公元前403一前221年)写作完成。对作者是谁史学家有不同看法。郭沫若考证作者系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的专著。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教育的各个环节并进行了理论概括。该文文字简洁,比喻生动。《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在立国、治国中与政治的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则揭示了教育的作用及任务。《学记》“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完整的教育体制。并把教学全程定为9年,分为“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5个阶段,每隔一年进行一次考查的严密的视导和考核制度。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政”即主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本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记》用了许多篇幅。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辨证关系,“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指出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经验的不足;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能看到自身学业的差距,从而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重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学顺序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记》对教师的社会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要统治者不能把教师当作一般臣下对待。“师严然后道尊”,师是道的传播者,只有尊重教师,才能达到应用“道”来统治人民的目的,把师与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独学而无友”就会“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取长补短”,揭示了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影响的重要性。《学记》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其揭示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对中国教育学的产生、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学记中国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选集——《礼记》中的一篇。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有重要价值的中国古代教育文献。记述了教学相长、循序及时、长善救失、启发诱导、相观而善等教育教学原则。 学记《礼记》篇名。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关于学校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专论。“以其记人学教之义”,故名。成书于战国后期,相传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经西汉戴圣整理补充而成。是对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该书本着儒家的德治精神,从“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方针出发,把“大学”之教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认为学校的任务在于教人“为长”、“为君”之道,教师必须通过“辨志”、“乐群”等内容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安其学”、“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为了实现这一教育宗旨,总结了一套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相观而善”、“长善救失”、“善教继志”和“善喻”等原则和方法。特别强调“预”和“时”的原则,认为道德教育在于“禁于未发”,防患于未然。否则,一旦染上恶习后再教育,就会“扦格而不胜”。同样,学生受教育也必须及时,否则就将“勤苦而难成”。该书还提出了“师道尊严”思想,既对社会提出了尊师的要求,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体现了儒家立足道德教育、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要求,也反映了道德教育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 《学记》《礼记》49篇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学派对教育进行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格的教育专著。 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据郭沫若考证,系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写作年代约在战国(前403—前221年)后期。《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教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完备的教育学专著。《学记》认为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化民成俗”、“建国君民”;《学记》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及严密的视导考核制度;《学记》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豫、时、孙、摩原则,启发善喻原则,长善救失原则,藏息相辅原则等;《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也提出了严格的为师条件,如要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能善喻,等等。《学记》丰富而深刻的论述,为后世许多教育家所继承、发展,对中国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当然,它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