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之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之问?—712Song Zhiwen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仕于武周朝廷。他为人无操守,先后因阿附张易之和知贡举受贿遭贬。唐睿宗即位,将他流放钦州,后赐死。他在当时诗名甚大,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其诗多应制、酬赠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美,曾得武则天赏识,是典型的宫庭诗人。流放后,多表现感伤情绪,诗风明显变迁,内容较为充实,感情真实,在诗的形象、构思方面也都有所创新,如《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渡汉江》等,向称名作。《渡汉江》一首尤其生动形象、含蓄凝炼,是绝句中的精品。有《宋之问集》10卷,已佚,明辑有《宋之问集》2卷行世。

宋之问?—712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仕于武周朝廷。他为人无操守,先后因阿附张易之和知贡举受贿遭贬。唐睿宗即位,将其流放钦州,后赐死。他在当时诗名甚大,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其诗多应制、酬赠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美,曾得武则天赏识,是典型的宫廷诗人。流放后,多表现感伤情绪,诗风明显变迁,内容较为充实,感情真实,在诗的形象、构思方面也都有所创新,《度大庾岭》、《题大庾岭北铎》、《渡汉江》等,向称名作。尤以《渡汉江》形象生动、含蓄凝炼,是绝句中的精品。明人辑有 《宋之问集》 二卷行世。

宋之问约656~712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临汾)人。宋之问少年时就以诗歌闻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中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很受恩宠。曾因巴结权贵张易之被贬泷州参军。唐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知贡举,因受贿再贬流放,被唐玄宗赐死。
在文学上,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他们二人主要的成就是总结了元朝以来音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格律诗也因此而被称为“沈宋体”。宋之问的诗多是应酬答谢、歌功颂德之作,内容上没什么价值,但形式上却属对精密,声律有章法,是相当成熟的格律诗,为当时人们提供了样板。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等不仅形式完备而且内容也充实,有真情实感,受人称道。《全唐诗》收他的诗3卷,明人辑有《宋之问集》二卷。

宋之问约656—712

唐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先后谄事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及太平公主,睿宗时流钦州,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多点缀升平、歌功颂德之作,然属对精密,注重声律,为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原有集十卷,已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宋之问约656~712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 (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时,曾任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因谄事张易之。被贬为泷州参军。后以揭发张仲之谋杀武三思事,得升为鸿胪主簿。中宗时,官至考功员外郎,为修文馆学士。睿宗时,贬至钦州,赐死。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其诗名重当世,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但大都是应制、赠酬之作,以靡丽的文辞粉饰升平,多不足取。较佳者为其贬谪之后的作品,如《题大庚岭北驿》、《渡汉江》等。以其注重声律,对唐代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