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杂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4 宋杂剧宋代普遍流行的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是继承古优与唐代参军戏的传统、又吸收了许多表演、歌唱的技艺发展革新而成的,已形成了中国戏曲的行当表演体系。演员分成五种脚色: 班主兼导演、主演的末泥,扮演旦角的引戏、做出发呆装傻、滑稽可笑样子的副净、逗哏打趣的副末,又可以另添一个扮演官员的装孤。前四种脚色一直保持到今天,即所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演出通常分为艳段、正杂剧、杂扮三段。艳段是正式节目之前先上演的小节目,类似序幕插曲。正杂剧表演之后,又加演杂扮,是小的玩笑段子。宋杂剧分以对话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杂剧两大类。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精神,有强烈的人民性和讽刺时世的战斗性。官本杂剧名目280种,脚本失传。它和金院本实同而名异。 宋杂剧戏曲名词。宋代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剧的统称。北宋时流行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时流行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北方的宋杂剧,后来发展成为元曲(即元杂剧),南方的发展成为宋元南戏。演出形式为:开场先演“艳段”,然后演出正杂剧,正杂剧可以为一段滑稽戏,也可以为一段大曲,演出最后有的加“杂扮”,有的不加。宋杂剧是对唐参军戏的进一步发展,演出一般有末泥、引戏、副末、副净4人组成,或多加1人,名装孤。宋杂剧的节目,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宋官末杂剧名目有280种,分为2类,一类冠以大曲之名,另一类,没有曲名,属于滑稽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