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宏观经济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宏观经济学hongguan jingjixue

和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如何决定和如何发生波动,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一词是挪威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弗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是在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研究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等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病根,并为资产阶级提供预测和医治药方,为垄断资产阶级效劳。但因为它所分析的总量,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对抗关系。所以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经济关系的实质,根本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制度。

宏观经济学

又叫总量经济学,总体经济学或大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称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领域。它以国民经济的总规模、形态和运行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一般价格水平,国民产出或国民收入,储蓄和投资总额,总就业量,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等等。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它着重研究国民经济活动中的总量,平均量和比率的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一词,是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于1933年率先使用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又称总量经济学。以一个社会的主要经济变量的总量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研究内容主要是分析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和金融等之间的关系。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考察国民经济中有关经济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支出、银行信贷总额、货币发行量、一般物价水平等的变动。它是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释国民经济中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的原因,论证国家干预国民经济的必要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大经济学,是指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的经济学。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中各有关经济总量 (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量、总需求、总价格水平等) 的决定及其变化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等之间的关系的。
与微观经济学一样,宏观经济学也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开始了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但最早提出宏观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是挪威经济学家雷格纳尔·弗瑞希。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出版。他以宏观分析方法研究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总量的现象和问题,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从而使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得以最终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失业、通货膨胀等现象。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只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无法对国民经济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现象作出解释,因此有必要分析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以解决国民经济中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的原因,推测国民经济变化的趋势,从而提出医治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对策。所以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整个经济的行为和运行。它所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产量和就业水平,一般物价水平及变动率,国际收支和经济增长; 所要解决的就是什么决定就业水平,什么决定通货膨胀率,政府在管理整个经济中的就业水平和通货膨胀方面能起什么作用三大问题。围绕这三大问题的分析,就形成了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其核心的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由于宏观经济学是对国民经济总体或总量进行的研究,所以又称为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其分析的方法又称为总体分析法或总量分析法。
宏观经济学尽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来考察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变动,并提出应付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对策,但它作为一种庸俗经济学,其分析既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也不可能使资本主义摆脱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困境。值得肯定的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而言,在某些方面值得参考和借鉴。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它们两者共同组成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论题是对国民收入这个经济总量作分析,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和一般价格水平决定等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否变动、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增长这三大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甚至比微观理论还早,可追溯到16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想,但它的真正兴起是20世纪的3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一场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无法解释,也无能力为解决危机提供令人满意的理论指导和对策。1936年凯恩斯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反对传统理论,不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发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主张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问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西方经济学界被誉为一次“凯恩斯革命”。但凯恩斯学说并没有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的失业、通胀、衰退、低增长、收支赤字等经济问题,反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尽管如此,凯恩斯毕竟开辟了一条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以总量分析为武器、致力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道路。
政府的职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在过渡的进程中实现质和量的提高。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格调节着生产和消费。特别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是苛刻的,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有效,在宏观经济领域可能会失灵。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价格调节的作用相对有限,政府调节的作用就十分必要。客观上要求存在一个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代表全民意志活动的集体,这个集体就是国家和政府。

宏观经济学 第二版

主要责任者: 宋娟娟,孙宗亮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 南京
字数: 346 千字
页码: 1-207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F015
语种:中
定价:34.00
出版时间:2018-08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高等院校“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高等院校“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之一,共收录205条词条。
被引频次:2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