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官场现形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官场现形记长篇小说。清末李宝嘉(1867—1906)撰。六十回。宝嘉字伯元,别署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曾以第一名考取秀才,后屡试不第。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后创办《指南报》、《游戏报》、《世界繁华报》和《绣像小说》等,称为“小报界之鼻祖”。著有《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等。为清末谴责小说重要代表作家。是书重点描绘清末官场之黑暗腐败,揭露封建末世各级官吏昏庸腐朽、贪污贿赂、循私舞弊、钻营诈骗、卑鄙无耻等情景,撕去封建官场冠冕堂皇外衣,现出其“鬼蜮百出”、“畜生世界”原形。对封建统冶者恐洋媚外,残酷迫害人民的丑态及罪恶,亦有强烈的鞭挞。全书由许多相对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结构与《儒林外史》略同。广泛使用讽刺和夸张手法,以嬉笑怒骂形式,揭露封建官场的黑暗、腐败,较为生动有力。然亦有暴露仅止于现象,批判缺乏深度等晚清谴责小说共同缺点。有繁华报本、粤东书局石印本、一九五七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铅印本等。 330 官场现形记近代长篇小说,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李宝嘉撰,原署“南亭亭长”。全书共60回,结构与《儒林外史》略近,“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其人俱讫,若断若续”,杂录当时官场的种种丑态,“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于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情”(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因其暴露了社会的阴暗面,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体式又灵活方便,一时影响很大,“袭用 ‘现形’ 名目,描写他事”的模拟作品很多,蔚为一大家族。 《官场现形记》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长篇小说。作者李伯元。全书共60回。写于1901年至1905年间。全书由许多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小说写作时代正处于清王朝走向总崩溃、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期。作者站在改良主义立场,对晚清官场的黑暗、腐朽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作者笔锋所及,上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下至道台、州县乃至典史小官,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他们卖官鬻爵、颟顸无能、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媚上压下、敲诈勒索等秽行丑闻,揭露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堕落,使人们认识到了清王的统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小说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揭露了官僚们在洋人面前妈颜婢膝的丑态。作品还写了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这部小说结构类似于《儒林外史》,但全书缺乏全面规划,头绪纷繁,缺乏剪裁。人物描写直接谴责和夸张有余,细致刻画则不足。 官场现形记长篇小说。清末李宝嘉作,六十四回。由许多独立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腐败、大小官吏的贪污勒索,目的是“专门指摘他们做官的坏处,好叫他们读了知过必改”(第十六回);同时也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与群众的自发反抗。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张友鹤校注本。 官场现形记书名。清李宝嘉(伯元)作。长篇谴责小说。全书六十回。描写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他们职位虽有高低之别,然卑污苟贱之行则完全相同。作者通过一系列肮脏龌龊的事实,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官场的黑暗,以及科场的种种弊端。对了解科举制度的衰败有一定的帮助。 官场现形记晚清李宝嘉(1867—1906)撰。李宝嘉字伯元,又名宝凯,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人。他年轻时擅长八股诗赋、工书画篆刻,曾学过英文,并考中秀才。早年在上海创办过 《指南报》、《游戏报》,后来又办 《世界繁华报》。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主编 《绣像小说》半月刊。毕生从事小说创作和报刊编辑工作,在晚清报界文坛颇有名望。与吴研人、刘鹗、曾朴并称“清末四大小说家。”《官场现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其次 《文明小史》也较著名。此外还有 《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 以及 《庚子国变弹词》等。《官场现形记》共五编,六十回,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以官场为对象,着重描写清末官场的卑鄙龌龊,昏聩糊涂。如胡适所说:“全书是官的丑史”,“是一部社会史料,它所写的是中国旧社会里最重要的一种制度与势力——官。它所写的是这种制度最腐败、最堕落的时期——捐官最盛行的时期。”(《官场现形记序》)作品涉及的官僚阶层十分广泛,这里有军机大臣、大学士、总督、巡抚、提督、道台、知县直至典史等,他们卖官鬻爵,盗卖矿藏,吞没赈款,克扣军粮,贩卖人口,欺诈勒索,媚上压下,荒淫无耻,无恶不作。作者用讽刺夸张的笔法,维妙维肖地描绘出了一幅封建末世官僚统治集团的百丑图。小说的结构跟《儒林外史》相似,全书由一篇篇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联缀而成,看似分散,实则集中地暴露了晚清官场的污浊,吏治的败坏,统治阶级的腐朽。此外,作品还多少触及了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态和丧权辱国的劣迹,促进了人们对清王朝腐朽没落的认识。但作者是主张改良的,反对革命,所以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批判封建制度,而且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也缺乏认识,这些都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成就。《官场现形记》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受它的影响,袭用“现形”名目,描写他事,诸如商界、学界、女界之书接踵而起,逐渐形成了晚清谴责小说的高潮。作品有谴责小说凭题材取胜的通病,在艺术表现方面,作者没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艺术概括,写作态度上也有迎合时势、哗众取宠的成分,“辞气浮露,笔无藏锋”,(鲁迅语)虽笑柄连篇,但缺少必要的艺术剪裁,“官场伎俩,本小异大同,汇为长绝,即千篇一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作者写这部小说,原来计划分为十编,每编十二回。但在第五编未全部完成之时,就因病死去。现存六十回,最后的极小一部分,还是他的朋友代为补齐的。此书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世界繁华报》本、光绪三十年粤东书局石印本、宣统元年 (1909) 崇文堂石印本。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张友鹤校注本以上述诸本校订,每回末附有注释,便于阅读;全书末又附有《清代的官制》一文,对了解本书中讲到的大小官员的品级职掌很有帮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