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实业计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48 实业计划一部关于中国实业建设的专著。全称为《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孙中山著。1919年用英文写成,寄给各国政府和巴黎和会,后经朱执信和廖仲恺等译成中文在《建设》杂志上发表。主张利用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国际资本寻求投资场所的时机,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全面开展经济建设,迅速实现中国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出开发中国实行分两路进行:个人经营和国家经营。《实业计划》共分6个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在渤海湾、杭州湾和广州分别修建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包括中央、东南、东北、西北和高原五大铁路系统;整修运河、治理和改良内河水系;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建设各种轻重工业和矿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移民垦荒等等。它是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宏伟规划,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关于中国经济现代化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思想。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这一计划自然不能实现,但孙中山关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中国人民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实业计划孙中山提出的改造自然和生产力布局的设想。对中国经济建设十大事业(交通、商港、物质城市、水力、工业、矿业、农业、灌溉、林业、移民实边)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条件、布局作了分析。在交通方面的设想,包括北方大港(在青河口)、东方大港(在乍浦澉浦间的杭州湾)、南方大港(在珠江口上的黄浦),把天津、上海和广州联系起来;以及10万英里铁路建设计划等。1921年出版,原为英文稿,题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由朱执信、廖仲恺等译成中文,收入《孙中山文集》上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