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放射碳测定年代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放射碳测定年代法radiocarbon chronology通过测定含碳物质中14C放射性强度推算含碳物质形成年代的方法。放射碳测定年代法的原理是大气中宇宙辐射产生的高能中子与14N作用产生14C,碳氧化产生的14CO2与自然界存在的稳定性核素12C及13C所形成的CO2相混合,经光合作用植物固定大气中的14C,使14C进入生物界的物质循环。大气中14C的放射性比强处于稳恒态,在3万年内基本保持恒定值,这是建立放射性碳鉴定年代法的根据之一。另一个根据是包括植物在内的一切生物一旦死亡,在残体中的碳原子就不再和外界的碳原子相互交换,因此残体中的放射性核素14C以它的半衰期(5692年)在继续衰变,所以根据残存样品(包括土壤有机质、化石、动植物遗体等)的现存的放射性14C的数量,就可以推算出该生物残体当初形成的年代。这种方法目前在农业、考古、地质、文物鉴定等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