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审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审计shenji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记录、会计报表和其他经济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规合法和经济有效进行审查,并作出公正评价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审计见“审计”中的“审计”。 审计原始意义是查帐,审查会计事务及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有无差错和弊端,以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真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概念也逐步丰富发展。西方现代审计已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技术经济领域,从证明企业财务状况扩大到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果服务。中国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和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的审计师事务所,通过对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的审查,评价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财务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监督手段。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金融机关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 审计audit对财政、财务活动进行经济监督的一种方式。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专业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法令、法规和有关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以证明和确定经济责任是否履行的一种综合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审计起源于西周,定名于北宋,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和鉴证等职能。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监督,它对严肃财经法纪,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按照不同的标志可划分为许多种,如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全面审计与专项审计;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等等。以民间审计为主体的西方现代审计,产生于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的英国,它经历了旧式审计(弊端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和管理审计3个重要发展阶段。 审计亦称“会计检查”。(1) 国家专设的审计机构,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财务活动所进行的事前和事后的监督和审查。国家进行财政监督的手段之一。作用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提高社会资金的经济效果。(2) 独立执行业务的会计师,受当事人的委托所进行的查帐工作。有为查明企业财务和利润情况而进行的审计,和为某种特定目的如查核舞弊等而进行的审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3年根据新宪法规定,在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对所属财政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审计监督。1985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的法规,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审计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财经规章制度,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以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审计的目的是维护国家财产完整,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维护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在改善经营管理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促进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审计审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