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审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审计shenji

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记录、会计报表和其他经济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规合法和经济有效进行审查,并作出公正评价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产生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有由国家机构进行的政府审计(即官厅审计)和由社会上执行会计师进行的民间审计。早期的审计为官厅审计,实际上是一项财政监察工作;现代意义的审计,还包括民间审计在内。审计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其中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也是审计监督有别于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信贷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的主要标志。在政府审计中,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审计机关必须独立于被审单位以外,组织上不受被审单位的管辖;审计人员的任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国家授予的审计监督权,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在民间审计中,执行会计师居于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以外的第三者地位,依法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了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机关和人员只执行经济监督的职责,而不承担或参与被审单位的其他经营管理工作。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局。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等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


审计

见“审计”中的“审计”。


审计

原始意义是查帐,审查会计事务及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有无差错和弊端,以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真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概念也逐步丰富发展。西方现代审计已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技术经济领域,从证明企业财务状况扩大到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果服务。中国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和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的审计师事务所,通过对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的审查,评价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财务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监督手段。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金融机关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

审计audit

对财政、财务活动进行经济监督的一种方式。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专业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法令、法规和有关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以证明和确定经济责任是否履行的一种综合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审计起源于西周,定名于北宋,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和鉴证等职能。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监督,它对严肃财经法纪,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按照不同的标志可划分为许多种,如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全面审计与专项审计;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等等。以民间审计为主体的西方现代审计,产生于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的英国,它经历了旧式审计(弊端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和管理审计3个重要发展阶段。

审计

亦称“会计检查”。(1) 国家专设的审计机构,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财务活动所进行的事前和事后的监督和审查。国家进行财政监督的手段之一。作用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提高社会资金的经济效果。(2) 独立执行业务的会计师,受当事人的委托所进行的查帐工作。有为查明企业财务和利润情况而进行的审计,和为某种特定目的如查核舞弊等而进行的审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3年根据新宪法规定,在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对所属财政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审计监督。1985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的法规,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审计

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财经规章制度,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以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审计的目的是维护国家财产完整,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维护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在改善经营管理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促进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上述审计定义包括了以下内容: 审计主体——必须是专门或专职从事经济监督活动的机构和人员。审计客体——从形式上看好象是被审查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 但从根本上分析,应强调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审计方法——指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的而采用的审核、检查手段。审计证据——指证明被审计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凭据。审计依据——审计主体在对审计客体进行审查时,应根据国家的财经法规以及有关的会计、审计理论、方法、规则等。这样,财经诸法规与会计、审计的有关理论、方法、规则等便构成了审计的主要依据。审计职能——是指审计作为一种专门经济监督形式本身所固有的功能、作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还有经济公证、经济评价等方面的职能。审计性质——指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表现在与其他专业经济监督形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审计目的——主要是指审计工作起促进和制约作用。
审计的定义明确地显示出在审计活动中特有的审计关系,即审计委托人 (以下简称A)、审计人 (以下简称B) 和被审计人 (以下简称C) 三个方面关系人所构成的审计关系。A对C进行经济监督,是借助于行政体制以及采用各种制度和手段进行的,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监督不力,其中突出的表现是记账技术日益复杂和不断变革,A无法掌握专业技术,对C进行经济监督出现困难,A必须通过具有专业技能的、且是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B,对C进行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B的出现,使审计工作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可见,研究和掌握审计三角关系,对理解审计定义是大有裨益的。

审计

审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