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客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客邮guest post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各地擅自设立的邮政机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特殊产物。早在1834年,英国就在广州开办了第一个“英国邮局”。鸦片战争后,英国更进一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广设邮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纷起效尤,法、美、俄、日、德先后在中国各地设立各自的邮局。据不完全统计,到1918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客邮多达344处。不仅分布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而且伸入新疆、西藏、黑龙江等内地及边远地区。他们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各按其本国邮章,贴用其本国邮票,加盖其本国文字所写的中国地名邮戳,按照他们“国内邮资”收寄“国际邮件”;它们不仅收寄其侨民的邮件,还收寄中国人在国内互寄的邮件,甚至凭借不受海关检查的特权,进行走私活动,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1903年,清政府照会各国要求撤销在华客邮,但毫无结果。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再次提出“撤销客邮”议案,遭大会拒绝。1920年前苏联率先撤销了帝俄在中国设立的客邮。1921~1922年召开的九国太平洋会议有条件地通过了“撤销在华客邮案”。法、美两国客邮于1922年撤销,日本的客邮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撤销,而英国在西藏设立的客邮直到1955年才由印度交还中国。客邮在华历时长达121年之久。 客邮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强行在中国领土上设置的邮政通信机构。清同治十年(1871),沙俄侵占伊犁后,便陆续在伊犁、迪化、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开办邮局,收中国人的邮件,贴俄国的邮票,每年收取邮资10万多卢布。光绪三十二年(1906),英国在喀什噶尔设邮局一处,收寄英、俄、印、巴等国侨民的邮件,出境后经印度转往各国。宣统二年(1910)新疆正式设邮务总局开办新疆邮政以后,俄、英“客邮”被迫撤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