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将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将军

官名。官阶名。后为武官高级官员的通称。始置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初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的官名。此后历代皆置。或为官名或为官阶名,各代不尽一致。胡三省注 《资治通鉴·周纪》 曰: “立军之法,1人曰独,2人曰比,3人曰参; 比参曰伍,5人为列,列有头; 2列为火,10人有长,立火子; 5火为队,队50人,有头; 2队为官,官100人,立长; 2官为曲,曲200人,立候; 2曲为部,部400人,立司马; 2部为校,校800人,立尉; 2校为裨将,1600人,立将军; 二裨将军3200人,有将军、副将军。” 初将军统兵有数,后有加大字,或加车骑、骠骑将军,其统兵数额就无所限制了。《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30万人击胡。”

将军

春秋时各诸侯国以卿统军,故卿亦通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始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左、右、前、后将军。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卫之官和武散官。宋、元、明时,多以将军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亦称将军。明、清时临时出征,置大将军、将军,事毕即罢。清时,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也是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之称。

将军

官名。始于春秋,常为统军军将的称谓。战国及秦为高级武官。汉代将军名号很多。魏晋南北朝更甚,但常置并司专职的为数很少。唐于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各大将军下均置有将军。又唐、宋、元均以将军为武散官。宋、元、明的殿廷武士亦称将军。明代总兵官也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清代有只授给皇族作为爵号的镇国、辅国将军;有专由满人充任的作为驻防各地八旗军长官的江宁、成都等将军;有临时统兵出征的扬威、荡寇等将军。还作为正一品到从二品武官的封赠官阶。

将军

官名。自春秋始置至今。晋献公初作二军, 自将上军, 将军之名起于此。战国置大将军始为武官名。西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 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 位次上卿。又有伏波、楼船将军等。魏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多。唐置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宋、元、明亦置将军。清代,宗室封爵十一至十四为将军,即镇国、辅国、奉国、奉恩将军。武职官阶正从一、二品为将军。各地置驻防将军, 作为旗兵的最高长官。专由满人充任,掌镇守险要,缓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与尚书衔总督同。因驻防各地,亦称“封疆大员”。与总督同驻一省区者,如会同奏事,要以将军领衔。其实权不如总督, 地位却高于总督。全国共设将军十三人, 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驻防各地将军的职衔, 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将军、吉林将军等。各以所辖地区大小,分别规定所属官兵额数。

将军

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卿统称将军。齐国最早以将军为武官名,战国沿置,而卿仍有将军之称。《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索隐》:“谓命之为将,以将军也。遂以将军为官名。”《史记·田单列传》:“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