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崩古代帝王死称“崩”。《礼记·曲礼》: “崩,曰天王崩。”“自上坠下曰崩,亦坏败之称。王者卒,则史书于策曰: 天王崩。”《左传纪事本末·王朝交鲁》: “三年 (公元前720年) 春,王三月壬戌,平王 (十二诸侯时的周平王) 崩。” 《资治通鉴·汉纪·成帝绥和二年 (公元前7年)》: “帝崩于未央宫。” 崩也称大行、殂落、山陵崩。古代帝王之死曰崩。本指山崩,喻指古代帝王之死如山崩。《尔雅·释诂下》:“崩,死也。”《说文》: “崩,山坏也。”段玉裁注: “引伸之,天子死曰崩。”《释名》:“天子曰崩,崩坏之形也。”《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郑玄注:“自上颠坠曰崩。”后又泛指皇后及太子之死。《论衡·雷虚溥》:“案吕后之崩,未必遇雷也。”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二·释统下》:“后及太子殁皆曰崩。”大行是一去不复返之意,臣下因讳言皇帝死亡,故用大行作为比喻。《史记·李斯传》:“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指秦始皇死后,秘不发丧。《后汉书·安帝纪》:“大行皇帝,不永天年。”李贤注引韦昭曰:“大行者,不反之辞也。天子崩,未有谥,故称大行也。”《说文》: “殂,往死也。《虞书》: ‘勋乃殂’”王筠《说文句读》: “殂之言徂也;徂,往也;此谓不忍死其君者,讳而言殂也。”《释名》:“徂落,徂,祚也,福祉殒落也。徂亦言往也,往去落也。”亦称“崩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国策·秦策五》:“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高诱注:“山陵,喻尊高也,崩,死也。” 《说文》: “崩,山坏也。” 《释名》:“天子曰崩,崩坏之形也。”又《国策·赵策四》:“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这里指赵太后,也称“山陵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