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布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布施

梵文Dana的意译,音译“檀那”。佛教名词。“六度”之一。施与他人财物、体力、智慧等,以此积累功德,求得解脱。

布施

佛教名词,梵文Dana的意译,简称“施”,音译“檀”、“檀那”。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积累功德以至解脱的一种修行办法。《大乘义章》卷十二:“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为为‘布’,惙己惠人目之为‘施’。”小乘布施的目的,在破除个人吝啬和贪心,以免除“未来世”的贫困。《翻译名义集》:“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又说:“此人行施,越贫穷海。”大乘则与大慈大悲的教义联系,用于“超度众生”。《六度集经》第一章:“布施度无极者厥则云何?慈育人物,悲愍群邪,喜贤成度,护济众生,跨天逾地,润弘河海。”其中所列之布施对象,大大超出人类的范围,遍及于鹰虎鱼虾。瑜珈行派等分布施为三种:“谓财施、法施,无畏施。”向寺院施舍财物、饮食的世俗信徒被称为施主,梵文谓“檀越”,又称“陀那钵底”。《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梵云陀那钵底,译为施主。陀那是施,钵底是主。而言檀越者,本非正译,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转名为檀。更加越字,意道由行檀舍,自可越渡贫穷。”

布施

柯尔克孜族的旧俗。柯尔克孜族语称“萨达阿”。当某人遇难脱险、平安返回,或孩子被他人诅咒中邪或久病得以康复时,家人要宰山羊羔,并从羊尾部将手塞进去取出羊肺,往接受布施物的人头上拍打三下,然后剥下羊皮,将其肉煮熟,宴请邻居,接受他们的祈祷。男女青年结婚的第一天晚上,参加婚礼的人要将两人带到外面,用羊肺在他们头上拍打三下,以表示天、群星、月亮、大地和鲜血为其婚姻作证,祝新郎新娘白头到老。

布施

佛教术语。为梵文“檀那”一词意译,简称“施”。指施与他人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也指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功德最后获得解脱的修行方式。在布施方面,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见行不同,小乘佛教布施的目的在于破除个人吝啬和贪心,以免除来世贫困,而大乘佛教则与大慈大悲之教义相联,用于超度众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