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❶元明时期根据北方少数民族帽式制成的一种男子暖帽。以皮缝制,帽沿缘毛皮出锋。宋周密《癸辛杂识》:“迎降于三十里外,鞑帽毡裘,跨马而还,有自得之色。”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一》:“鞑帽,皮为之,以兽尾缘檐,或注于顶,亦胡服也。”❷传统戏曲盔头。又名“双龙鞑帽”和“大帽”。用黄缎制成,圆顶大沿,正中饰以点翠的双龙戏珠纹样,顶部有衔珠龙和绒球,并竖有一根宝剑头。缀两条杏黄绣龙的飘带,拖垂于帽后。它是一种“行冠”,专用于特定的王、侯行路场合。如《汾河湾》之薛仁贵,《武家坡》之薛平贵,均戴双龙鞑帽,与龙马褂、箭衣形成衣冠组合。此外,也用于“番邦”将官,如《挑滑车》的金将黑风利,《八大锤》中金兀术、《铁笼山》中迷当所戴。
鞑帽(王明圻《三才图会》插图)
双龙鞑帽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