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洛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洛赫1885—1977Ernst Bloch德国哲学家。早年曾受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和韦伯的影响。1918年在莱比锡大学开始其学术生涯。1933年去瑞士。1938年移居美国。1948年回民主德国。1957年他的哲学受到当局的系统批判。1961年到联邦德国任教。认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方面,是沿着革命实践的方向对黑格尔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改造。主张重新评价黑格尔遗产在马克思学说中的地位。在《希望的原理》(3卷)一书中,提出“希望哲学”。认为“希望”是一种本体论现象,“人身本质的结构”,是植根于人性本身之中的、人所固有的东西,是一种表达感情的状态和一种特殊的认识。在人的本质中,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要求实现一个真正的人类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应当感到同周围世界的和谐一致。人是乌托邦的主体,哲学的任务不是描述现状,而是唤醒生活。主要著作还有《乌托邦的精神》、《革命的神学家托马斯·闵采尔》、《主体一客体对黑格尔哲学的解释》、《天赋人权与人的尊严》、《哲学的基本问题:“还不存在”的本体论》、《图宾根哲学序论》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