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学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84 广学会

英、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国设立的出版机构。1887年在上海成立。由1884年建立的“同文书会”改组而成。1892年改用此称。当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人赫德任董事长;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和李提摩太先后任总干事。此外,董事中还有英、美等国驻上海的外交官、商人和传教士多人。该会任务是出版教会读物,和介绍西学的书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迁往成都。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会的外籍人撤离中国。


119 广学会

清末外国传教士、领事和商人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光绪十三年(1887)由英美基督教传教士创立于上海,由1884年设立的“同文书会”改组而成。1894年改称广学会。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为首任董事长,英国传教士韦廉臣、李提摩太先后任总干事。该会大量出版基督教及介绍“西学”的读物。以李提摩太译《泰西新史揽要》和林乐知《中东战纪本末》最具代表性,对维新派影响尤大。曾向中国介绍过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另编印有《大英治理印度行政考》、《基督教与共产主义》、《苏俄之观察》等鼓吹崇洋和反共的政治性书刊。太平洋战争后迁往成都。抗战胜利后搬回上海。1949年以后,该会的外国人逐渐撤离中国。

广学会

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在中国组成的出版机构。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创立于上海,由1884年设立的同文书会改组而成,1892年改名广学会。用汉字著书,编译出版大量宗教和政治书籍,发行《万国公报》刊物,传播基督教、介绍“西学”。五四运动后出版了《共产主义之研究》、《基督教与共产主义》等反共书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会的外国人撤离中国。

广学会

清末由英美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上海设立的出版机构。前身为同文书会,1884年建立,1892年改此名,翻译编印西方宗教和自然科学书籍,以推动维新运动。该会主要发起者有英国长老会教士韦廉臣、美国林乐知、丁韪良、英国李提摩太等。董事长由当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担任。戊戌变法前,该会出版书籍近500种。所办《万国公报》 曾风靡一时。该会历任总干事均由外籍传教士担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会迁往成都。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籍传教士纷纷离华。1957年该会并入中国基督教联合书局。现在香港以“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名义继续存在。

广学会

各国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书店。其前身为同文书会,光绪十三年(1887)成立于上海西华德路(今长治路),由英国传教士韦廉臣、美国传教士花之安以及法、德、加等国39名传教士共同发起,粤海关总务司赫德(英国侵华代表人物)任董事长。韦廉臣任督办。4年后,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继任督办,后改称总干事。此人主持广学会25年。经他提议,光绪十八年(1892)同文书会改称广学会,英文名称可直译为“在中国人中广传基督教及一般知识的会社”。光绪三十一年(1905)该会在上海河南路增设发行所,又相继在北京、南京、奉天(沈阳)、西安、烟台等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在日本东京、韩国汉城设立分会。该会从成立至20世纪30年代初的40年间,共出版书籍2000余种,创办中文报刊10余种。著名的有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初为周刊,后改月刊,发行量最高时达3.8万份。1919年“五四”运动后,该会曾出版反共书籍。1931年,该会曾组建读书会,会员达1800人。会员每年交5元会费,可得到该会一年内所出的各种书籍(约50余种),实际是向会员发书,其亏损由基督徒捐款弥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会由中国教士主持,继续出版传教用书。1956年,该会与其他3个基督教出版机构合并,组成中国基督教联合书局,下设出版部、发行部、总务部,有工作人员50多人,首任董事长黎照寰博士,首任总干事江文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