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康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康濯1920—Kang Zhuo

跨现、当代小说家。湖南省湘阴县人。1938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年开始在延安《军政杂志》和《文艺战线》上发表作品。1940年后在晋察冀边区先后写了《腊梅花》、《灾难的明天》、《抽地》、《初春》、《工人张飞虎》、《我的两家房东》等短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创作成果有短篇小说《正月新春》、《牲畜专家》、《春种秋收》、中篇小说《水滴石穿》、《黑石坡煤窑演义》、长篇小说《东方红》等。短篇小说集主要有《我的两家房东》、《春种秋收》、《腊梅花》等。
康濯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小说创作领域中有过影响。他产生过突出影响的小说主要有短篇《我的两家房东》和《春种秋收》,被视为代表康濯小说创作成果的姊妹篇。前者置于1940年的抗战年代的背景上描写,着重描写晋察冀边区农村青年妇女的婚爱问题,通过金凤姊妹俩的婚爱命运的变化,歌颂农村妇女争取婚姻自由的反封建斗争,反映边区农村的新世界、新生活、新思想、新精神。后者置于50年代初互助合作的背景下描写,着重描述农村青年周昌林和刘玉翠的恋爱故事。它把劳动与爱情融合在一起,他们的爱情是在劳动过程中成熟的,是建立在热爱农业劳动和共同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上的,从而礼赞了50年代农村中的新事物、新风尚。
康濯的两篇代表作集中地体现着他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首先,他的创作眼光主要投向农村中的新思想、新生活、新事物,喜欢从婚爱问题切入生活,喜欢透过婚爱问题反映时代风貌。其次,他侧重塑造农村中的新人形象,侧重表现农民新的精神世界,以突出人物形象的新时代特质。他着重显示人物性格的独异点,注重描写人物富于个性特征的动作、心理、表情,喜欢用粗细结合的笔触刻画人物。再次,他的创作格调清新、明朗、风趣,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和野草闲花般的风韵。他讲究情节、细节的情趣性,讲究生活色彩,注重习俗描写和运用农民口语,因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弱点在于艺术概括尚欠精深。

康濯1920~1991

原名毛季常,笔名水生。湘阴人。1938年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随华北联合大学赴晋察冀边区工作。历任八路军一二○师随军记者、晋察冀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宣传部部长、《工人报》、《时代青年》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艺报》常务编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62年后历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协湖南分会主席,中国作协专业作家,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等。著有《我的两家房东》等。

康濯1920—1991

现代著名作家。本名毛季常,曾用笔名小生、敏丁、沙里。湘阴人。从小接近文艺,在长沙读高中时开始发表作品,是楚波社的重要成员。1938年去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随华北联合大学去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华北联大文工团政治干事及文学组组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察冀分会理事兼秘书、晋察冀文救会宣传部长、边区抗联会秘书长,编辑过《文化导报》、《时代青年》和《工人报》等报刊,同时经常深入农村,参加实际斗争。在繁忙的群众工作之余,创作了 《灾难的明天》、《初春》、《我的两家房东》等反映解放区新生活、新人物的小说。1949年到北京,相继在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中央文学研究所、《文艺报》编辑部工作。1962年回湖南。1987年调北京。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委员、湖南省文联主席等职。出版的作品很多,以短篇小说集《我的两家房东》、《春种秋收》 和长篇小说《水滴石穿》最著名,被称为描写农民的能手。

康濯1920~1992

现当代小说家。原名毛季常。湖南湘阴人。1938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团工作后,开始报告文学、散文和短篇小说的创作,短篇《腊梅花》、《灾难的明天》等都是这时的作品。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晋察冀边区编辑报纸和刊物,发表短篇小说《初春》、《我的两家房东》等。后者描写农村妇女金凤与青年干部栓柱的自由恋爱,表现了新一代女性对包办婚姻的反抗和选择对象的新标准,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该作和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短篇《春种秋收》,都以其清新明朗、朴实生动、富于天然的风韵而最为人所称道。1958年起先后在河北、湖南等地文联任职,写有中篇小说《水滴石穿》、长篇小说《东方红》等。另有长篇章回体小说《黑石坡煤窑演义》等作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