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延福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延福寺位于巴彦浩特镇。初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为阿拉善王府家庙。乾隆二十五年重建,赐改今名。因邻傍旗衙门,故俗称衙门庙。设计新颖,融召庙与花园为一体,兼具蒙、汉艺术风格,布局规正,制作精巧,为内蒙西部最著名的民族和宗教胜迹之一。全寺辖7庙,现有殿堂282间,其中大经堂占49间,佛殿16座,包括潮格沁大殿、如来殿、农乃观音菩萨殿、满巴殿(医学殿)、贡肯(中国母)、阿拉善神殿等。 延福寺位于县西南桃溪镇(陶村)。初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元延祐四年(1317)重修。明正统年间(1436—1449)毁于兵火,仅存大殿一座。清代重建天王殿、观音堂等。大殿系元代建筑,呈正方形,边长11.8米,重檐歇山顶,斗栱硕大,结构严实,具有元代木构特征。壁上存有18幅诗画,诗为草书,画为山水花木。现代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多次来此考察,所著《营造法式注释》一书,多处以延福寺构件作为实例。寺内文物,有唐代李邕撰并手书《唐有道先生叶国重墓碑》、唐大历十二年(777)铸的铜钟、南宋宝祐三年(1255)铸的铁钟,以及元明时期重修碑记。寺周景色清美,有翠屏山、五柳溪、悬磐石、木鱼山、石涧井等。 延福寺藏语名“格吉楞”。内蒙古地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因座落在原阿拉善旗衙门所在地, 俗称“衙门庙”;又以靠近王府,形似王爷的家庙,亦有“内庙”之称,一般称“王爷庙”;与*广宗寺并提,则称“北寺”。清乾隆(1736—1795)初年, 该旗札萨克罗布藏多尔济建。二十五年御赐匾额。殿堂166间。格根为沙布隆爵位。第一世格根是广宗寺第二世格根之师,以教甘珠尔经得名“甘珠尔巴克西”(“巴克西”蒙古语,意为“老师”、“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