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栻1133—1180

南宋学者。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广汉(今四川广汉县)人,后徙居湖南衡阳。官至右文殿修撰。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关心民瘼,改革弊政。幼受家教,后师事胡宏“问程氏学”,继承胡安国、胡宏的湖湘之学。他博学多识,朱熹赞“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南轩文集·序》)。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曾主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众。卒谥宣,理宗淳祐初诏从祀孔庙。所代表的学派为南轩学派。张栻认为,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主于性为心。”(《孟子说》卷七)天、性、心表现形式各异,而实则一体,皆本于理,即所谓“同体异取”。但又重视“心”的作用,说“心也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南轩全集》卷12),带有心学的色彩。他特别强调“明义利之辨”(同上书,卷14),认为这是为学的第一要求。“盖出义则入利,去利则为善也。此不过毫厘之间而有黑白之异、霄壤之隔焉。”(《孟子说》)强调义利之间对立,实质上是天理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摈弃人欲,使言行符合天理。发挥孔孟和程颢关于“仁”的思想,说仁“为圣学之枢,而人之所以为道也”(《南轩全集》卷25) ;“仁为四德之长而又可以兼包焉”(《南轩全集》卷18),“己私克则天理存,仁其在是矣。”(《宋元学案·南轩学案》)为仁的关键在于“克己”,即“去人欲”。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夫善者,性也”(《孟子说》卷6),“原性之理,无有不善。”(《论语解》卷9)天命之性是至善的,恶是由所禀受的气质浊薄造成的。人们只有寡欲以至于无欲,才能去恶从善,私欲不萌,天理常存。张栻提倡“居敬主一”的道德修养方法,说,“夫主一之谓敬,居敬则专而不杂,序而不乱,常而不迫,其所行自简也。”(《论语解》卷3)为学重内心的涵养,强调“持养省察”,时刻保持一个“敬”字。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宋元学案·南轩学案》)说明居敬是穷理的基础,明理则有益于居敬,两者相须互发。重视伦理道德的践履,主张“力行”,反对空谈性命。张栻的著作有《论语解》、 《孟子说》、《太极图说》、《洙泗言仁》、《诸葛忠武侯传》、《经世编年》等,其诗文编为《南轩先生文集》44卷,收入《四库全书》。

张栻1133~1180

南宋理学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汉州绵竹人。以荫补官,历直秘阁、知严州、吏部侍郎兼侍讲、左司员外郎、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主张修德政,用贤养民,在郡多有政声,其死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江陵、静江之民也感哀痛。少从胡宏向河南程氏学,成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主持湖南岳麓书院,从学者众。其学重明义利,去人欲,存天理,著述颇多。著有 《南轩易说》、《癸巳论语解》、《癸巳孟子说》、《伊川粹言》等,有《宋张宣公全集》存世。

张栻1132~1180

字敬夫,号南轩,亦号乐斋,南宋四川绵竹人。高宗绍兴七年(1137)父张浚谪居永州,栻随父学。二十年(1150),再随父徙居永州,负芨至南岳就学于胡宏门下,凡八年。三十一年(1161),浚判潭州,栻随父寓居长沙,建城南书院,授徒讲学。后以荫补官。乾道元年(1165)居父丧。刘珙知潭州,重建岳麓书院,栻主讲其间。宣扬“礼者天之理”、“明理居敬”等理学思想。撰《潭州岳麓书院记》,岳麓书院名重一时。朱熹自闽来访,与栻论道三昼夜。乾道六年,奉诏出朝。次年冬,落职还长沙,主讲岳麓书院。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八年,刘珙复知潭州,聘栻主教事,旋为岳麓书院教授。十年,诏除旧职,知静江府。离开湖南。

张栻1133—1180

南宋著名理学家,湖湘学派重要创始人之一。字敬夫,一作钦夫,一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 (今四川绵竹县) 人。迁于衡阳。父张浚,为南宋中兴名相。少长从胡宏学。胡宏器重之,告以孔门论仁亲切之旨,退而思,益自奋励,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 以见志。胡宏曰: “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居官十余载,除在朝短时间任吏部员外郎兼权左右司侍立官等职外,大部分时间在地方任上,先后知严州、袁州、静江、江陵诸州府。主讲岳麓书院8年,造就弟子甚众。颇推崇周敦颐之《太极图说》,认为周氏学说之妙 “乃在太极一图”,但他将太极说成 “性”,说“有太极则有物,性外无物” ( 《孟子说·告子上》),“主于性为心” (同上书)。有调和“理学”与“心学” 的倾向。与朱熹、吕祖谦交游甚密,时称“东南三贤”。主要著作有《南轩易说》、《书说》、《论语解》、《孟子详说》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