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径流形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径流形成jingliu xingcheng径流是指降水扣除蒸发等耗失后,沿地面、地下运动的水流。径流是地球上水循环的环节;也是水量平衡的组成要素之一。按其形成的水源条件,径流分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按径流形成后流经途径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包括从降雨开始到流域地面、地下水流汇聚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通常,除降雨这个必要条件外,要经过三个过程:❶流域蓄渗过程。流域上开始降雨后,除直接落到河槽上的降雨形成径流外,绝大部分落在流域表面并不立即产生径流,而是消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和蒸发。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从降雨一开始就进行着,一般截留量不大。但是植物截留量对年径流量却有一定影响,观测试验资料表明:森林等茂密植物一年中截留的水量可达年降水量的25~30%,其水分最终消耗于蒸发和下渗。雨水降落在土壤表面,在分子力、毛管力、重力作用下进入土中的水分运动过程称下渗。下渗发生于径流形成全过程。当降水强度小于下渗强度时,雨水将全部渗入土中,首先满足土壤最大持水量;多余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最后达到潜水面,补给地下水。当降水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超过下渗的降雨就形成地面径流,它和直接降在洼地上的超渗雨首先填充地面的洼陷小坑,称为填洼。填洼水量最终也消耗于蒸发和下渗。对于一次降雨径流而言,下渗损失是主要的。所以,蓄渗过程又叫降雨的损失过程。蓄渗量的大小与流域的土壤、植被、地形及降雨特征有密切关系。同一流域不同时期其蓄渗量和蓄渗过程是不同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