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徐幹东汉书法家。字伯章,一作伯张。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随班超往西域,为假司马。后破敌,又以他为军司马。永元中,月氏、龟兹诸国降,升长史。善章草书。班固与弟超书称之曰“得伯章书稿,笔势殊工,知识读之,莫不叹息,实亦艺由己立,名自人成者也。”唐张怀瓘《书断》列其书为能品。 徐幹171—218汉魏之际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潍坊西南)人。官至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著《中论》二十篇,现存本为上下卷,二十篇。主要阐发儒家思想。其中《治学》、《法象》、《修本》、《艺纪》、《智行》、《考伪》等篇伦理思想较丰富。主张以才智的多寡作为品评人物的标准,表现出重才智轻德行的思想倾向,影响较大。《中论》为其主要著作,余文辑入《徐伟长集》。 徐幹171~218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官至五官中郎将文学。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开汉魏之际名实之学的先河,其所著《中论·考伪篇》说:“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认为实是名的基础,名是对实的反映。《中论·治学篇》说:“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反对当时流行的章句训诂之学。又善辞赋,能诗,其言情诗《室思》有佳句“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写得一往情深。《中论》尚存,另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徐幹170—217汉魏间文学家。字伟长。北海郡(今昌乐西)人。建安七子之一,天性聪慧,能执笔成文,尤擅长诗赋。性耿直质朴,不随流俗,洁身自好,有异于当时豪门子弟的侈奢腐化,为世人所敬重,一生以“清玄体道”著称。曹操任其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中郎将文学。所作文辞,甚得曹丕赞赏。丕称赞他的《玄猿赋》、《漏卮赋》等“虽张(衡)、蔡(邕)不过也。”刘勰也将他的赋与王粲的赋并称为“赋首”。幹有《中论》20余篇传于世,认为“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从之。”反对流行的训诂章句之学,是一部论说文专著,也是建安七子中今存的唯一专著。另有集,已散佚。后人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