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De yi ri sanguo tongmeng tiaoyue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结成侵略性军事同盟的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已政治结盟, 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日开始就军事结盟谈判。因两国就同盟针对英、法还是苏联存在分歧, 未能缔约, 谈判一度中断。1940年希特勒打败法国后, 希望利用日本牵制英、美, 夹击苏联。日本亦决定南进, 与英、美矛盾加剧。德、意、日三国遂于1940年9月27日签订该条约。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承认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当缔约国遭受到目前未参加欧战或中日冲突之国家的攻击时,三国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互援助。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日、意三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其矛头明显指向尚未参战的美国和苏联。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Deyirisanguotongmengtiaoyue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结成侵略性军事同盟的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已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政治同盟。德、日就军事结盟谈判,因就同盟针对英、法还是苏联存在分歧,未能缔约。1940年希特勒打败法国后,希望利用日本牵制英、美,早日结束西线战事,集中力量东进侵苏。日本亦决定南进,与英、美矛盾加剧、急于与轴心国协调。德、意、日3国遂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订该条约。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中的领导权,德、意承认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中的领导权,当缔约国之一遭受到目前未参加欧战或中日冲突之国家的攻击时,3国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互援助,条约毫不涉及缔约国与苏联现有之重大政治关系。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日、意3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其矛头明显指向尚未参战的美国和苏联。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又称《柏林公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家为了继续扩大战争,相互策应,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订此条约。主要内容为: 日本承认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统治权; 德意承认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建立新秩序的统治权; 缔约国之间以政治、经济和军事及其他一切手段互相援助。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日三国轴心军事同盟的正式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战败,条约亦即废除。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