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心理年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心理年龄反映人的大脑功能及心理衰老程度的指标,代表一个人年龄增长过程中,其理智、情感、能力等在社会、生活、家庭、工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心理是大脑的功能。人的大脑同其它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形态和功能将逐渐发生变化,大脑衰退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心理的衰老,即人的智慧、情感、精力的变化程度,一般用心理年龄来表示。同生理年龄相比,两者在幼年和青壮年时期,大多数是平行一致的,但进入老年以后,两者之间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人虽已进入老年期,但心理上并不服老,总觉得自己还年轻,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老当益壮;相反,有的人虽刚迈进老年前期,开始出现某些生理功能的减退,就自以为暮年已至,表现出一种衰老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不振,给人以未老先衰之感。前者即所谓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或年历年龄;后者则属于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或年历年龄。相比之下,前者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小一些,可以赋予人们以更大的生活情趣及工作热情。当然二者也不可相差太悬殊。例如,某些器官生理功能已经衰退,但由于心理上不服老,勉强去做某些事情,往往也会有损健康。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年龄问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