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迹之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心迹之判

指内心动机意向与外在行迹效果的区别。语出隋王通《文中子·问易》:“魏魏曰:圣人有忧乎?子曰: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乎?问疑,子曰:天下皆疑,吾独得不疑乎?子谓董常曰: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常曰:非告征也,子亦二言乎?子曰:征所问者迹也,吾告汝者心也。心迹之判久矣。吾独得不二言乎?常曰:心迹固殊乎?子曰:自汝观之则殊也,而适造者不知其殊也,各云当而已矣。则夫二未违一也。”既肯定内心动机意向与行迹效果的区别又承认其统一。北宋李觏将心与迹对立起来,他说:“事以时变者其迹也,统而论之者其心也。迹或万殊,而心或一揆也。”(《李觏文集·易论第六》)程颐在批判佛教时主张心迹合一,认为“有是心,则有是心”,“王通心迹之判,便是乱说,不若且于迹上断定,不与圣人合。”他认为佛教无父无君,不忠不孝,只要观此行迹,即可知其心(动机)不善。司马光也强调动机(心)的重要,他说“学者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何以学为?”又说: “仆人治迹,君子治心” (《司马文公文集》卷74)。张载兼重心、迹,他说“圣与贤,迹相近而心所至有差焉”(《张载集·正蒙》),但又说, “学儒极有知仁义者,但心与迹异”(张载集·《经有理窟·学大原上》),主张将心、迹统一起来进行道德评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