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情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情绪qingxu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当威胁人身安全的事突然发生时,会产生恐惧情绪。情绪的产生是以生理需要的满足为中介,凡是能符合人生理或物质需要的客观事物,就能引起肯定的情绪,反之引起的是否定的情绪。如满足了饥渴需要后产生高兴的情绪体验。情绪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例如在荒郊野外看见一只老虎会产生极度恐惧情绪,而在动物园中看见老虎非但不害怕,反而会高兴。人们通过对情境的认识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一个人对情绪的自我感受。情绪不同于感知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是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外显性。例如孩子的顽皮可引起母亲一时的愤怒,但过后就很快消失了。情绪产生时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悲痛时捶胸顿足,恐惧时浑身颤抖。与情感相比,情绪是一种低级形式的体验,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但动物与人的情绪有本质差别。情绪主要有4种基本形式:❶快乐。是人追求并达到所盼望的目标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例如幼儿得到一个新玩具时会异常欢乐。
❷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如被人恶意时的内心气愤。
❸悲哀。是在失去所热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如失去亲人的悲痛。
❹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危险情景时的情绪体验。如威胁个人安全时所产生的害怕情绪。在以上4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又派生出许多复杂的情绪,如厌恶、羞耻、妒嫉等。情绪还有心境、激情、应激、挫折4种状态。(参见心境、激情、应激、挫折条目)。情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情绪对行为有促进或干扰作用。如适度的情绪兴奋性可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有效地工作。而过度紧张焦虑则会影响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不同的影响,良好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不良情绪则有损于身心健康。长期的情绪干扰会引起某些心身性疾病,如偏头痛、高血压、胃溃疡、哮喘等。情绪的外部表现还具有信号作用,它是人际交往的形式之一,通过表情(如微笑、痛苦、悲伤、忿愤)向别人展示了其内心体验和对事物的态度,从而达到沟通思想和感情,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情绪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才能引起情绪。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引起肯定的情绪,如满意、愉快、喜爱等;不符合需要或妨碍需要满足的事物引起否定的情绪,如不满意、忧伤、厌恶等。人的情绪发生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机体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皮肤电反应、脑电反应和内外腺体的变化等。大脑皮层调节着情绪的进行,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情绪发生时,有机体外部发生的明显变化,称为表情动作,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表情与手势表情、言语表情几个方面,它们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情绪具有两极性,两极性是指情绪在动力性、激动性、强度、紧张度上存在着的对立状态。从性质上看,有肯定的情绪和否定的情绪。肯定的情绪,如高兴、满意、欢喜,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否定的情绪,如烦恼、不满意、忧愁,能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从强度上看,各类情绪的强弱是不一样的,例如从微弱的不安到强烈的激动,从愉快到狂喜等等。情绪的强度取决于引起情绪的事物对人的意义,以及个人既定目的和动机能否实现和达到。从紧张度上看,情绪有紧张和轻松之别,紧张和轻松往往发生在人的活动最关键的时期。例如,在考试前或重要的体育比赛前,当事人一般有紧张的情绪体验,但在考试后或比赛后,往往出现紧张的解除和轻松的体验。紧张的程度既决定于当时情景的紧迫性,也决定于人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的准备状态。通常紧张状态能导致人们的积极行动,但过度紧张也会使人不知所措,甚至使人的精神瓦解,行动停止。情绪还有激动与平静的两极。激动是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引起的,它是一种强烈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激怒、狂喜等。和激动情绪相对立的是平静的情绪,这是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的多数情况下,情绪是平静的。平静的情绪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情绪在人的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❶适度的情绪可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没有一点紧张、过度的焦虑或紧张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❷情绪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例如,微笑的表情,常常表示需要得到满足或对他人的行为表示赞赏,气愤则表示对某人某事的否定态度等等。
❸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人们不可能用以往有效的方式作出适当的反应,因而出现某种情绪困扰,这不仅影响活动效率,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医学心理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情绪因素既是致病因素,又是治病因素。因此,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引导、调节和适当的发泄,既有利于人们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工作,也有助于身心健康。

情绪qingxu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狭义的情绪指有机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 生物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较剧烈的态度及其体验。一般和情感通用。有些心理学家也作区别,认为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应是情绪; 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刻体验的感情反应是情感。情绪有愉快、悲哀、愤怒、恐惧、忧虑、赞叹等不同形态。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事物的不同特点及客观事物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 与自己已形成的思想意识(需要、态度、观念、习惯等)发生联系,使人在情绪上抱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广义的情绪是人及动物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与认识活动不同:
❶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后者是有机体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本身的反映, 前者是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喜、怒、悲、惧等主观感受。
❷情绪活动有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唤醒状态, 如内脏机能的变化(消化、呼吸、循环及内外分泌器官的活动);脑电与皮电活动的变化;外部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声色表情、身段表情等)的变化。
❸情绪活动有独特的生理机制,除大脑皮层的主导作用,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等)也起着特定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C.E.伊扎德认为,为情绪下定义必须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等三个方面的特点。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紧密联系着,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世界的某些刺激并不全部能引发人的情绪, 只是与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人产生情绪态度。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 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那种妨碍与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东西, 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忿怒等)。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物学适应价值。达尔文认为,表情动作有传递信号的意义, 使有机体在面临某种情境而尚未直接受到刺激时,就能做出适当的反应。情绪体验与人的活动行为具有密切的联系,它是有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社会特性。它可协调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人除有生物学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外, 还具有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高级情感, 如道德感、美感、义务感、理智感等

情绪Qingxu

心情、心境。情绪是表现道德情感的一种激情形式。如果说情感是人对某种事物的坚定的主观态度,那么情绪就是在特定时刻在具体形势下对这一或那一情感的体验。情绪变动过程本身是由心理学和哲学研究的。而伦理学只是考察情绪的社会内容,即分析这些情绪怎样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对赞成、指责、满意、快乐、同感、不满和反感等情感的体验,以及气愤、羞耻、厌恶、愤怒、同情,都可以算作道德情绪。倘若上述这一切并不是出现在表现对自己或对别人的行为作出道德评价的场合,便不能称其为道德情绪,而只能是人们的外部表现的体验。因此,必须把道德评价的这种情绪形式跟有相同的外部表现的体验区别开来,这些体验除了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同感以及反感以外,后面并不包含有其它任何别的含意。道德情绪则与此相反,它除了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道德情绪的后面含有强烈的道德评价意义,表达着对自己或对别人肯定或反对的道德评价。

情绪

人对客观现实态度的体验,通常由某种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引起。满足需要的一般引起肯定的情绪,如欢乐、满意等,反之则引起否定的情绪,如忿怒、憎恨等。在西方心理学中,情绪和情感一般不作严格区分,常统称为“感情”。在苏联和中国心理学中,则多认为情绪是和生物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前者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后者则较稳定和深刻。


情绪

人类的一种心理现象。随着情绪活动亦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痛苦即皱眉,是躯体运动功能变化;惊吓时脸色苍白或发红,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两者对立统一状态的改变,属情绪的植物性神经反应。参见“心理学”中的“情绪”。

情绪

通常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情绪是一种原始的、较低级的情感。爱好、快乐、厌恶、愤怒、欲求、恐惧和悲哀是7种最基本的情绪。情绪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皮层下神经过程的作用处于显著地位,大脑皮层起着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但人的情绪即使是最简单的情绪体验,在本质上也与动物的情绪有所不同,因它受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条件所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不管哪种情绪,都由客观情境、情绪反应和自觉体验3方面组成。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短暂性。情境性,指人们怀着不同的心事,在一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激动性,指受到外界某种刺激而动情,外部表现特别明显。短暂性,指与情感、情操比较,持续的时间短暂。情绪对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影响颇大。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以使您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为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因此,老年人应当积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丰富和充实生活,如:下棋、打扑克、种花、养鱼、养鸟、学书、学画等,陶冶情操,坚定意志,消除离退休后角色意识转变的心理冲突,使自己很快进入新的社会角色,精神有所依托就能稳定情绪,克服不愉快情绪的侵扰,促进身心健康,使得老有所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