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戴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369 戴逵?—396

字安道。东晋学者、雕塑家、画家。谯郡钰(今安徽宿县)人。后迁居浙江会稽剡县(今嵊县)。聪悟博学,工书画、善鼓琴、尤长于铸佛像及雕刻。性耿直、尚气节,武陵王闻其名,遣使召之,逵对使者破琴曰:“安道不为王门伶。”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著《释疑论》,与名僧慧远等辩论。曾为会稽山阴灵宝寺作高丈六之木雕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逵隐于幕后,密听众论褒贬,辄加详研,反复修改,三年始成。逵绘画题材不限人物、佛像,又擅走兽、山水。南齐谢赫对其山水人物有: “情韵绵密,风趣巧发” 之评。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加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所赠玉佛,时称 “三绝”。逵之画迹今已无存。

戴逵约330—395

东晋学者、美术家、无神论者。字安道。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徙居会稽郯县。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多巧艺,善鼓琴、绘画。终身不仕。曾有太宰武陵王唏征召,逵对使者破琴曰:“安道不为黄门伶人!”其清傲可见。他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著《释疑论》,与当时名僧慧远等反复辩论。书中列举好人不得好报,坏人反得好报的史实和传说,指出因果报应没有根据,只是一种劝人向善的伦理说教,“积善积恶之谈,盖施于劝教耳……性欲既开,流宕莫检。圣人之救其弊,因神道以设教。”因此,没有必要“循教责实,以期报应”。主张“人资二仪之性以生,禀五常之气以育”,性有长短,气有精粗,故有寿夭、贤愚之别,“此自然之理,不可移者也”。继承东汉王充的偶然论思想,对善恶祸福生死等现象作了无神论的解释,认为“善恶祸福,或有一见,斯自遇与事会,非冥司之真验也”(《答周处士难释疑论》)。驳斥了佛教轮回报应的有神论道德观。他深恶元康之际虚无放荡之风,著有《放达为非道论》,把元康名士的放达斥为“乱德”“乱道”之行。著作还有《竹林七贤论》,已佚,《全晋文》辑有部分佚文。《释疑论》后收入《广弘明集》。

戴逵约325~395

字安道。东晋谯郡铚(今濉溪县临涣)人。后居会稽剡县。博学多能,“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少时曾以白瓦屑和鸡蛋汁作郑玄碑,时称绝妙。曾就学于范宣。所画人物、山水、走兽“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荀勋、卫协之后,实为领袖”(谢赫《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著录其画作《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画》、《董威辇诗图》、《濠梁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三马伯乐图》等。擅长雕刻及铸造佛像。首创干漆夹紵雕塑法。曾塑“五世佛”,与顾恺之壁画“维摩诘象”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并称“三绝”。毕生以艺术创造为乐,不趋荣华,远避权贵。太宰王晞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孝武帝“束帛”聘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固辞不就,远去吴地避之。另著有《释疑论》、《竹林七贤论》2卷(已佚)、《闲游赞》、《水赞》、《琴赞》、《高兴赋》、《流火赋》、《酒赞》等。

戴逵? —395

字安道,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东晋学者、雕塑家和画家。功有巧慧,聪悟博学,工书画,善鼓琴。各项巧艺,靡不毕通。尝造《郑玄碑》,而且自镌之,词丽碑妙,时人莫不惊叹。不慕世荣,常以琴书自娱。太宰、武陵王司马晞遣使者召之鼓琴,戴逵当使者面毁琴说:“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后徙居会稽剡县。晋孝武帝时,屡征为官,皆以父疾固辞。曾为会稽山阴灵宝寺作木雕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隐于帏幕后,听取意见,反复修改,三年始成。又为瓦棺寺塑五世佛,与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及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并称“三绝”。所画人物、山水“情韵绵密,风趣巧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