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户政管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户政管理人民户政工作始于1931年的皖西苏区。1949年5月,皖北公安局制定《户口暂行规则(草案)》,1950年底,皖南皖北153个城镇先后完成户口登记工作。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大普查后,安徽的人民户政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根据全国第一次户口工作会议决定,公安部门接收民政部门移交的农村户口管理工作。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后,安徽在全省城乡逐步建立健全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等7项户口登记制度。“文化大革命”时期,户口管理混乱。1981年开始恢复和健全各项制度。1984年6月,准允农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落户、务工、经商和开办服务行业(1988年停止执行该政策)。1985年12月,开始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目前,人口管理已进入电子计算机阶段。安徽的人口查询工作主要在合肥、蚌埠、安庆、芜湖、铜陵、马鞍山、淮北、淮南、黄山9个城市开展。人口查询的依据是人口卡片(简称口卡),即在户口登记的基础上,对年满18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1人1卡填写建立的一种含有户口登记项目的卡片。基本作用是查找居民住址。几十年来,共为人民群众、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查找亲友8500多人,查活“死”信6000余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