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抓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09 抓周

古时称拈周试晬,婴孩周岁时预测前程的礼仪。是日,陈列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具于婴儿面前,听其抓取,由婴儿所抓之物以定其成人后的前程、志向等。如婴孩抓笔墨则预示将来喜文,抓刀、枪则预示将来尚武。

抓周

清代民间的育儿习俗之一,流行于全国各地。“抓周”又叫“试周”,是清代汉族在孩子出世满一周年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婴孩性情、志趣或占卜未来的民间仪式。它起源较早,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北齐以前称 “抓周” 习俗为 “试儿”,宋代则称其为 “周晬、“试晬”,明代则叫 “朞周”。至清朝改称为“抓周”或“试周”。举行这种仪式时,由家长在周岁婴儿的面前摆放文具、玩具、食品等物,任幼儿抓取。然后家长对幼儿所抓之物进行占卜,预测未来。

抓周

汉族生育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小孩满周岁时,举行此仪式。届时,先为小孩沐浴,穿上新衣,然后将文房四宝、珍宝古玩、彩缎花朵、秤尺刀剪及各种玩具、用具陈列于屋中,任由小孩随意抓取。以其所抓之物来预测孩子将来的爱好、志向及前途等。该习俗现仍在部分地区流行。

抓周

又称试儿、试晬。这是一种为预卜幼儿将来志趣和职业前途的迷信习俗。南北朝时称为“抓周试晬。”“晬”即婴儿周岁。《颜氏家训》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至宋时已成为“小儿之盛礼”。至明代,又称“期周”,清代,又称“抓周”、“试周”。《红楼梦》第二回有贾宝玉抓周的详细描述:“那年周岁时,政老爷(贾政)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为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政老爷便大怒了,说: ‘将来酒色之徒耳’。”安徽各地都有抓周习俗。按活动的设置,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外婆家为外孙筹办抓周仪式。如巢湖市,外孙周岁那天,外婆家要给外孙抓周,送礼品。抓周时,外孙坐在桌上,抓取用筛镜(即筛子和镜子合在一起)盛着的文房四宝、刀剑模型、算盘、胭脂花粉、针线、花绷等物品。肥东县,若是外孙过生日,外祖母要购买文具和玩具等,若是外孙女过生日,外祖母要购买针线和玩具,并将所买之物陈列桌上,任小孩选玩。一是由小孩的父母或祖父母设立抓周仪式。根据抓周物品摆放器具的不同,又可分为3类:一类为抓周物品放在桌上。如旌德、歙县、休宁、铜陵、东至、芜湖、六安、金寨、太和等地,所放物品多为文房四宝、书籍、算盘、尺、斗、秤、钱币、玩具、衣物、刀、斧、枪、木犁、食品等,摆放的数量有多有少,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有文房四宝和算盘。黟县人则是先将抓周物品放在茶盘里,然后再将茶盘放在桌子上。一类是用筛子摆放。如全椒、嘉山等。一类是用大簸箕摆放。如铜陵的一些地方。
抓周是人生命运的第一次预测,黟县就有“周岁定百岁”之说,故江淮民间极为重视。抓周前,有些地方为了获得祖先的庇佑,还要祭祖。如东至设家祭告慰祖先,黟县在厅堂上点香烛,然后由父母抱着婴儿敬祭。

抓周

育儿习俗,古人以一周岁为晬,故又称此为“抓晬盘”。此俗始于南北朝,满族沿之。婴儿满周岁之日,其家人将纸笔、书册、弓箭 (女孩易为针线) 等物置于托盘内或炕上,命婴儿抓取。农村尚有用锄头、马鞭、算盘等物者。据传视其所抓之物便可知其志向。如抓纸笔书册将读书从文,抓弓箭为习武,抓鞭子为赶车,抓算盘为经商等等。亲友则视婴儿所抓之物向其父母致以祝辞。清宫内皇子、公主、皇孙等亦行此仪。事毕,帝、后等还要赏给珍玩、如意、文具、衣帽等。

抓周

亦称“试儿”、“试周”、“试晬”、“揸生日”、“抓生”。婴儿周岁时预测其性情、志趣和前途的礼俗。《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唐宋以来山东亦风行晬盘试晬的习俗。《寿光县志》:“生子晬岁,设矮几,置万物,令婴儿任意取之,名曰抓周。”近世多置物于笸箩内,令婴儿随意抓取,以为盛举。《莱阳县志》:“周岁则新其衣履,陈设各种物品,令其抓取,谓之揸生日。取书者,士;农器者,农;工器者,工;商器者,商;官帽者,贵;银钱者,富;取土者,夭;取棍者,贱。”胶东地区抓周之物,面塑寿桃必不可缺,婴儿往往首先抓取,家长则喜称“长命百岁”。现仍有行之以为笑乐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