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摩奴法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摩奴法典见“法学”中的“摩奴法典”。 摩奴法典直译“摩奴法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古代印度假托天神之子摩奴制定的法律汇编。共12章2684条。包括宗教、道德和法律规范。除论及法的本源、国王的职责和种姓制度外,还列有18项部门法的规定,主要有:国王享有上地最高所有权;契约用宣誓订立,利息因种姓而不同;维护种姓内婚制,夫可离弃和出卖妻子;儿子均分遗产;刑罚依种姓而不平等;采用神明裁判等。为古代印度主要法律渊源,构成印度法系的基础。 《摩奴法典》又称《摩那婆法论》,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法律和法规的汇编。传说由人类始祖摩奴所定,故名。大约编成于公元前2~公元2世纪。共12章,2684颂。法典的核心是宣扬种姓起源的神话。采用诗歌体裁,包括宗教、法律、道德、哲学等内容,肯定王权无限的君主专制制度,还肯定了古印度奴隶社会的4种姓制度:❶婆罗门,即僧侣贵族是最高种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