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讽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讽刺fengci

用讥刺和嘲讽的手法暴露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达到否定贬斥的效果。讽刺是漫画式的艺术形态和严肃的生活哲理的巧妙结合,时常由婉刺进而为笑骂和嘲弄,用逻辑的“归谬法”,即把荒谬的论点予以推论、放大、凸现,收到讽刺的效果。
讽刺与幽默不同,它超出对生活现象的部分缺点的批判范围,而用来揭露危及社会的有害弊端。讽刺比幽默尖刻、锐利、强烈、浓重,它可以是温和的、挖苦的,也可以是尖锐的、无情的,甚至是愤怒的、凶恶的。讽刺往往利用反语、比喻、较物、拟人、对照等方法加强表达的效果。《伊索寓言》、《阿凡提的故事》等,都是人民运用讽刺创造文学的典范。
讽刺要用得好,必须做到:“有意的偏要提出这等事,而且加以精练,甚至于夸张”(鲁迅《什么是“讽刺”?》。讽刺离不开夸张,但讽刺的生命却依然是“真实”,要准确击中讽刺对象本身确有的弱点或恶习,要使极度夸张的言辞具有“言之成理”的逻辑力量,反映出某种真实的社会矛盾。运用讽刺要注意对象和分寸,对敌人,毫不留情;对人民,则应善意指点,内藏热情。不论对哪一个,都不能滥用。讽刺中的夸张不可太甚,过了,失却真实,就破坏了可信性。既要用讽刺,就要切中要害,刺得准,刺得有理。

讽刺fengci

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其特点在于从一定的立场和审美观出发,用讥刺和嘲讽的笔法描绘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事物或落后的事物,有时采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塑造喜剧性形象,达到否定和贬斥的目的。其基础在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有喜剧色彩的矛盾。它的生命是真实。真实有据,这是其不同于诬蔑谩骂之处。它在相声、喜剧、杂文、讽刺诗中最为常见。由于对象不同,讽刺的态度和方式亦有不同,需掌握好分寸。它可分为用之于敌人和用之于人民内部两种情况。用之于敌人时,力求稳、狠、准,通过无情的讽刺,揭露鞭挞反动腐朽事物;用之于人民内部时,则运用善意的讽刺,触及弊端或缺点,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团结。


讽刺fengci

是以真实、简练而夸张的表达手段,把丑的东西揭示出来,引发人们去否定丑,并从中得到某种启发和精神愉悦,借以针砭社会的弊端,促使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漫画是运用夸张手段进行讽刺最为明显有效的一种艺术形式。华君武为了讽刺那些缺乏毅力的戒烟者, 画了一幅由三个连续画面组成的漫画:一是戒烟者举手表决心并把烟斗从窗口摔出去;二是急奔下楼; 三是赶到楼下接住了烟斗。讽刺的运用,既可用于对付敌人,也可以用于批评内部的弊端。
讽刺最鲜明地表现在文学体裁中,如讽刺喜剧(戏剧的一种类型)、讽刺短诗、寓言故事等。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斯威夫特、俄国的果戈理等人的作品,都可称为讽刺文学的经典。在绘画中,法国进步艺术家杜米埃的作品可说是讽刺的范例。在音乐创作中,有达尔戈斯基、穆索尔斯基的作品《跳蚤之歌》等等。

讽刺Fengci

美学概念之一, 喜剧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对现实中的弊端和人们的缺点错误,应用冷嘲热讽、抨击挖苦等尖锐有刺的手法,戳穿其掩盖丑陋、愚昧、落后、乖戾的伪装,揭露其表里不一、名不副实、自相矛盾的实质,通过直接否定丑达到间接肯定美,使人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这样一种审美方式。讽刺主要表现在社会活动和艺术作品中。讽刺的形式有嘲弄、讥讽等。嘲弄的特点是暗含讥笑而表面装成严肃认真的样子;讥讽以尖酸刻薄的形式,不容作模棱两可解释地把人们的好恶直接表现出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形式和程度的讽刺,要根据讽刺对象的情况而定。讽刺是否定类型的审美评价中程度最强烈的一种形式, 比幽默尖刻、锐利得多。对丑恶、荒谬的事物进行正确的审美评价,具有重要的美育作用。它把生活中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引导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恶事物、赞美和热爱美好事物的审美享受, 借以针砭弊端,促使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人们在使用讽刺这种审美形式时要有正确的理解能力,对丑恶、美好、高尚、卑劣等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程度的界定。否则就会出现颠倒美丑的情况, 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讽刺Fengci

文章技法之一,即用讥刺和嘲讽的手法暴露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讽刺的效果,产生于作者把漫画式的艺术形式和严肃的生活哲理的巧妙结合。譬如许多笑话都含有辛辣的讽刺,如《属牛》讽刺贪官污吏的贪得无厌,某县官作寿,下属合送一金鼠,他高兴地说:“你们知道夫人的寿诞就在明天吗?她属牛。”这里就把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行了强烈的夸张与放大,实现了讽刺的效果。还有的讽刺运用逻辑的“归谬法”,即把荒谬的论点予以推论或凸现,如《不能赊帐》说一个吝啬鬼,死时不肯咽气,众子女一一说出他心中的遗愿,都不对,只有小儿子猜出:待他死后把尸身卖给肉铺。他才合上眼,但一会儿又醒过来,小儿子哭着说:“您的心我知道了,卖时要拿现钱,不能赊帐。”吝啬鬼才放心死去。讽刺与幽默相似,但后者只是一种寓庄于谐的含笑的讽刺,讽刺则比幽默尖刻、锐利、强烈、浓重,更有醒世的意味。运用讽刺要注意对象和分寸,对敌人,毫不留情,一刺而置敌于死命;对人民,则应善意指点,内藏热情。讽刺中使用夸张也不可太甚,过分而失掉真实,就破坏了可信性。

讽刺

喜剧性表现形式之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或丑恶事物及其所表现的滑稽性或喜剧性所作的审美反映。效果一般比幽默、诙谐更尖刻、更强烈。对象往往为人们司空见惯,而一经揭露,特别当以艺术形象出现时就能引人发笑,产生审美快感,并对对象作出否定。参见“文学”中的“讽刺”。


讽刺

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往往通过引申、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揭露荒谬、丑陋的社会现象,予以贬斥和否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