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撒哈拉沙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撒哈拉沙漠Sahalashamo位于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沿岸,东到红海,北至阿特拉斯山脉南麓和地中海,西、北、东三面界线清晰,但南界不清,只有大致的界线,而且经常变动,湿润年份界线北移,干旱年份南移。因此撒哈拉沙漠的面积是不固定的,在各种不同的文献中,数字差异很大,现在一般认为是900多万平方公里。撒哈拉地区是一片广袤的台地,地表起伏不大,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00—500米之间,有一些高度不到200米的浅盆地,中部还有一些断续分布的山地和高原。台地表面分布着石质沙漠(岩漠)、砾质沙漠(戈壁)和沙质沙漠。撒哈拉地区所处的纬度较低,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气候干热,绝大部分地区七月平均温都在30℃以上,平均最高温超过40℃,绝对最高温达50℃以上。降水很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下,中部山地也不超过100毫米,只有它的南北边缘地区可以达到200毫米左右。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的沙漠之一,地表植物稀少,有些地区数十平方公里不见一棵植物,因此古代阿拉伯人称它为“撒哈拉”,意思是“不毛之地”、“大荒漠”。撒哈拉地区地表水极端贫乏,但是地下水相当丰富,而且水质好,很有开发利用价值,早在10或11世纪当地居民就建造了类似我国新疆坎儿井的灌溉工程,形成了数以百计的沙漠绿洲。绿洲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现在大多采用打井汲水灌溉,椰枣是最重要的农产品,也是当地居民的主食,其它农产品有麦类、黍类、豆类、棉花、烟草等。在广大的沙漠腹地,居民仍以游牧为主。 撒哈拉沙漠Sahara世界最大的荒漠。北起阿特拉斯山地和地中海,南到约北纬14°,西滨大西洋,东临红海。面积800万平方公里。地表起伏和缓,气候炎热干燥,多沙丘、砾漠。富石油、天然气、地下水资源。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语意为“大荒漠”。世界最大沙漠。位于非洲大陆北部阿特拉斯山脉同苏丹草原之间,西起大西洋海岸,东抵红海海岸。跨埃及、苏丹、利比亚、乍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等国。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大部是断续的大小盆地,北非台地的主体。地表起伏平缓,中部多高山和熄火山,最高峰库西山海拔3,415米。气候极端干燥,年降水量大部分不足100毫米,边缘地区在250毫米以下。温差大,多强风和沙暴。多干谷,少植物。地面主要是砾漠、沙丘,散布于沙漠中的绿洲产椰枣。20世纪初逐渐建起公路和航空线。穿越该沙漠公路干线长8,000多公里,连结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有石油、天然气、铁、铀、锰、磷酸盐等矿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