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政治参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政治参与zhengzhi canyu或称“参与政治”。原是资产阶级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通过投票选举、参加社团、进行罢工等活动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议会和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政治行为。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由于人民享受的民主权利不同,因而政治参与的程度也有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剥夺,因此,政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农民及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根本权力。人民通过普选产生人民代表,组成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可以通过选举、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基层民主生活等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些活动得到国家物质的、法律的和制度的保证,从而给“政治参与”赋予新鲜的、丰富的内容。 政治参与现代西方政治学术语。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政治行为。政治主体自愿从事政治事务的活动,即通过政治活动(如投票选举、参加社团、进行罢工等)充当一种政治角色,从而对政府的决策等产生影响的政治行为。是衡量政治系统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准。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一是政治系统对政治主体参与政治的态度。二是政治主体(如公民)自身所具有的教育与训练程度。可分为积极参与、消极参与和不参与三种。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所有旨在对选举或对国家政治施加影响的行为,包括参加投票选举作为各级大选的候选人,或为对某一种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而采取的行动等。有时,为达到某一具体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也属政治参与的范畴。交税本身不是政治参与;但如果拒绝付税,则成为一种政治参与。有些举动,如为各种目的举行的大小罢工,即使政治色彩很浓也不能算作政治参与。决定政治参与频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全国有选举权的公民90%至少一生中有过一次政治参与,这就是投票选举。全国大选时,公民投票率一般超过75%;省级选举时,这一比例要小得多。当然,有些省份情况恰恰相反,魁北克省就是一例,这和该省的特殊性有关系。在多级选举中,参加市政府一级选举的投票人数百分比是最低的。政治参与的频率也反映了国民对国家政治生活关心的程度。 政治参与指公民通过各种宪法范围内的政治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它包括投票、组织政党、同政治领袖对话、加入政治的利益集团、动员公共舆论等。政治参与的程度,不同的国家有所不同。一般政治参与程度分三个级次: 积极参与、消极参与和不参与。造成这种程度差别的主要原因: (1) 政治系统,不同的政治系统对公民参与政治态度不同,有的鼓励,有的限制,有的排斥; (2) 公民自身素质,主要体现在教育和训练程度、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强弱等。政治参与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所制订的政策和其他决策均使受牵涉的个人和群体能够接受,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内容之一。多数政治参与是一种团体性活动,这些团体是在社会阶级、利益集团或区域、社团等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全民政治参与是理想的政治参与形式,“后工业社会论”或“信息社会论”的支持者认为,实现这一形式的前提是社会生活普遍信息化。 政治参与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党或公民通过自己的活动,如投票、竞选、罢工等,充当新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政治角色,从而对政府的决策等产生重要影响的行为。在不同国家,政治参与的程度也不同。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有: 政治参与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法律赋予的权利,以各种舆论工具、新闻媒介进行投票选举、参加政党、组织社团等多种形式的政治活动,并通过这些政治活动直接介入和影响国家制定与执行政策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公民享受民主权利的程度是密不可分的。在存在剥削制度的国家里,由于人民大众在实质上被剥夺权利,国家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或者采取种种限制,乃至剥夺; 或者徒有虚名。社会主义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了对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参与的现实可能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公民受教育的程度是影响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公民的参政能力,清除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国家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基本措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