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上头

古代女子年15束发加笄,表示成年。笄即簪,用竹、木、石、玉、骨、牛角、象牙、玳瑁、金、银、铜等多种材料制成,用以固定发髻(男子用以固定冠冕)。梁简文帝《和人渡水》:“婉娩新上头,湔裾出乐游。”唐李何《观妓》:“向晚小乘游,朝来新上头。”花蕊夫人《宫词》:“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男子二十举行冠礼也称上头。《南齐书·华宝传》载,华宝父对华宝说: “须我还,当为汝上头。”宋代仍有此俗,并将时间定在寒食节。宋孟元老《东京孟华录》: “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头。”宋吴自牧《梦梁录》: “凡官民不论小大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

上头

中国古代婚姻过程中的一种传统习俗。在封建社会里,我国没有结婚的女子往往梳一定的发饰,并戴上一定的头饰。这种打扮发饰的过程叫 “上头”。“上头”的目的在于向人们表明:该女子已经有了人家,即将结婚出嫁。

上头

❶满族婚娶习俗。流行于东北、北京等地区。旧时,新娘嫁至男家当日或次日“下地”前,男家至亲妇女将新娘原留发辫改梳成“头翅”和“燕尾”式样,并饰以相应扁方、簪、环等首饰,标志其正式成为已婚妇女。俗名。
❷shang tou方言。指质劣的酒喝完之后酒劲往头上涌,使头疼:这酒喝了有点儿~。

上头

满族婚娶习俗。旧时女子嫁至男家当日或次日“下地”前,由男家至亲妇女将其原留发辫改梳成 “头翅”和 “燕尾”样式,并配以相应首饰,标志其正式成为已婚妇女,俗称“上头”。

上头

婚嫁习俗。普遍流行于各地。古代女子年15始用簪束发,为“上头”,标志女子已进入成年。由此演变为女子出嫁时的冠戴。山东各地上头时间不一:(1)新人上轿前的梳妆打扮、蒙红头巾,流行于鄄城、德州、胶东等地,亦有婚前由其婆母去其家上头者;(2)拜堂前象征性地用红线量几下新人盖着红巾的头及插花仪礼,流行于曲阜附近;(3)入洞房后的簪饰,流行于临朐、德州一带;(4)婚后3天新人将长辫绾成纂,费县等地盛行。上头时忌与新妇生肖相克之人,上头后即不再外出。它标志着婚姻的开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