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化传播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化传播论关于文化起源的一种理论。以德国拉策尔(F.Ratzel)等人为代表的传播学派,认为人类文化的类似是由于传播的结果,文化是通过迁移和模仿实现扩散的。文化传播论相信,各民族的文化只有一个起源,均由某一文化中心传播而来。 文化传播论亦称“播化主义”。考古学和民族学关于文化起源的一种理论,具体又分为“文化圈理论”和“极端传播论”。它的基本立场是,把每种文化因素以及文化的复合体都以传播论为中心予以解释,同独立发生说相对立。文化传播论有几个理论要点: (1) 强调文化传播现象在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用文化传播原理解释世界上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似性,将其归纳为文化传播的结果。而古典进化论则以人类心理本质的同一性解释人类文化的共同性。(2)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只能在某一地点一次产生,然后由这一原始中心向外传播,而不能被再创造。新文化的产生是几种文化综合体交叉传播的结果。(3) 一部人类文化史就是几种文化综合体在地球上移动、传播的历史。弄清文化的传播过程,便可再现任何一种文化的历史。这个理论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提出,坚持这一理论的学派称作传播学派或播化学派。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理论非常流行。30年代末,在学术界的种种批评下,传播论渐趋衰落。但文化传播现象作为文化发展的一种事实,仍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一定地区内形成的高度发展的古代文化,确曾通过文化交流,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传播在文化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用新的大众传播理论 (传播学) 研究当代文化跨民族、跨国界的传播,使文化传播论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理论形态重新出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