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新学❶西汉末王莽新朝时的古文经学。西汉哀帝时,刘歆自称发现以古文写成的《尚书》、《逸礼》、《毛诗》、《左传》,与当时流行的经本有别,建议立于学官,但遭今文博士的反对。至王莽代汉称帝,建立新朝,为巩固其统治,收揽人才,进行托古改制,他采纳古文经学的提倡者刘歆的建议,在太学里设立了《古文尚书》、《毛诗》、《逸礼》、《左氏春秋》等古文经学博士,以排斥今文经学。此后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不断。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借提倡今文经学宣传变法主张,在其所著《新学伪经考》中,特别指斥刘歆一派的古文经学是为王莽新朝效力的新莽之学,故名 “新学”; 其所立六经纯属伪造,故称 “伪经”。 新学❶西汉末王莽新政时期的古文经学。王莽采纳刘歆建议,设《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博士,排斥今文经学。近代康有为指斥刘歆之学为新学。 新学又称“荆公新学”。北宋王安石为代表的学派。熙宁间,王安石设经义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义,颁之学官,号曰新义,为变法制造理论根据。故称“新学”。其主要内容:一是认为人性“不可以善恶言”(《王临川全集·原性》),人之善恶成于习,主张道德来自于后天的社会生活。二是认为元气五行即是天道,仁义礼智即为人道,人道不在天道中;但又于天道有所依据。提倡“继天道而成性”的天人之道。三是主张“衣食所以养人之形气,礼乐所以养人之性也”(《礼乐论》),把礼乐功用归结为养生、贵生。四是强调通过学思结合以通乎神明、至于圣人,以“貌、言、视、听、思”为“修身之序”。新学伦理思想自成一体,亦颇多可取之处。曾一度居于支配地位而成为统治思想。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学遂成禁学,“累数十年而后废”(《宋元学案·荆公新学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