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旋毛虫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旋毛虫病

人畜共患病之一。由旋毛虫寄生所引起。主要侵袭人、猪、犬及鼠。猪因吞食含有幼虫的鼠类或带虫的猪肉残渣而感染;人可因食未煮熟的病猪肉而感染。宿主吞入的幼虫在肠内经二昼夜变为成虫,雌虫第三天即产幼虫,幼虫经淋巴及血液被带到宿主的横纹肌内寄生。寄生在小肠内的成虫引起肠旋毛虫病;寄生在横纹肌内的幼虫引起肌旋毛虫病。这两型病在一个动物体内次第发生。此病可致人死亡。病猪症状一般不明显,严重时呕吐、腹泻、肌肉疼痛或麻痹,运动障碍,呼吸短浅,咀嚼困难等。多于4—6周后康复。预防:加强肉品卫生检验,灭鼠和保持畜舍及其周围环境清洁。

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trichinosis

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Owen,1835)的成虫寄生于猪、犬、猫、鼠类和人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成虫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小肠,幼虫寄生于这些动物的肌肉,遍布世界各地。旋毛线虫俗称旋毛虫,雄虫长仅1.4~1.6 mm,雌虫长3~4 mm,寄生于小肠的肠壁上。幼虫在横纹肌纤维内形成包囊,虫体蜷曲其中。成虫及其所产幼虫寄生于同一动物。孕卵雌虫钻入肠黏膜,产幼虫于淋巴间隙中。幼虫随淋巴入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处肌肉,以膈肌、舌肌、咬肌和肋间肌等处最多,形成包囊后,逐步发育为感染幼虫。猪多因摄食死鼠、泔水和洗肉的废水等而受感染;猪对旋毛虫有很强的耐受性,肠期(成虫寄生)影响很小,几无可见症状,肌期(幼虫寄生)亦多无临床症状,仅见肌细胞横纹消失、萎缩、肌纤维增生等病变。用人工胃液消化肉样,可发现已形成包囊和尚未形成包囊的幼虫,检出率更高。生前诊断可用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防止猪受感染,应禁止以废弃的肉屑和屠宰场的废水作饲料;实行圈养;防鼠灭鼠。甲苯咪唑、氟苯咪唑、康苯咪唑或丙氧咪唑为常用驱虫药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