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晋武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晋武帝236—290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由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 人。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母王氏。魏嘉平年中封北平亭侯,后进封新昌乡侯。公元265年,司马昭死,继父职任相国、晋王。数月后,在士家大族支持下,废魏帝曹奂自立,国号晋。265—290年在位,共二十五年。司马炎称帝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着手灭吴。280年派六路大军伐吴,大将王濬兵临建康,吴帝孙皓投降。至此,实现中国的统一。统一后,罢州郡兵,屡责令郡县功课农桑,并实行占田制、户调制,有利于荒田的垦辟,使当时人户增加,府库充盈、被史家誉为“太康繁荣”。同时,实行品官占田荫客制和九品中正制,进一步扩大了门阀士族的势力。鉴于魏亡的教训,又推行落后的分封制,封宗室二百一十七人为王,埋下了日后 “八王之乱” 的祸根。后期统治日趋腐败,卖官捞取私财,并耽于享乐。如273年,下诏采择公卿以下女子,事未完毕时,民间禁断婚嫁,宫女多达万人。宫殿、庙宇也极尽豪华,如庙宇的铜柱上镀以黄金,饰以明珠。奢侈之风由此大盛。还帮助其舅王恺同石崇斗富。太熙元年 (290),病死于洛阳宫中的含章殿,终年五十五岁。谥武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今河南洛阳附近)。 晋武帝236—290西晋皇帝(265—290),晋朝建立者。名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咸熙二年(265年)继其父司马昭为相国、晋王,同年代魏称帝,仍都洛阳,国号晋。咸宁二年(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曾大封宗室,以皇族27人为王,王国置军,并有选派任用官吏之权。实行占田制,规定官吏可按品占田阴客。加强门阀制度,获得世家大族支持。死后外戚杨氏擅权,不久爆发八王之乱,全国便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